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臺北好國樂 (已停播)圖片

臺北好國樂 (已停播)

臺北好國樂 (已停播)
主持人劉馬利【市立國樂團合作】
臺北好國樂 (已停播)圖片
2023/08/20 (日)

本集主題

0820【臺北好國樂—絲竹搖擺系列】《茉莉花》嗅到百年前的香味,八月的《茉莉花》有點搖擺 《茉莉花》是一首傳唱已久中國民歌,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江蘇一帶,目前最常見的有2~3個版本,不論是哪個版本,在華人生活圈廣為流傳,連西方人都愛。 【晚安,音樂故事館】 聽眾朋友,上週為大家講到「鼓瑟與敲缶,澠池之會」 ,有一種叫做「缶ㄈㄡ」的樂器,是一種瓦罐或青銅製的酒器,「擊缶」本為飯後的娛樂,後來變成樂器。

本集內容

0820【臺北好國樂—絲竹搖擺系列】《茉莉花》嗅到百年前的香味,八月的《茉莉花》有點搖擺 《茉莉花》是一首傳唱已久中國民歌,最早源於清朝乾隆年間,初名為《鮮花調》,一直為民間小調。《茉莉花》在中國多個地區有多個版本流傳,各個版本的曲調、歌詞往往大同小異。現在流傳最廣的是江蘇一帶,目前最常見的有2~3個版本,不論是哪個版本,在華人生活圈廣為流傳,連西方人都愛。 本集曲目 劉文金《茉莉花》(劉文金編寫的國樂合奏) 關迺忠:《管弦絲竹知多少》(關迺忠) 楊鴻年《茉莉花》(楊鴻年編曲,寫給少年兒童合唱團) 藤井俊充《茉莉花》(爵士風格) 【晚安,音樂故事館】 聽眾朋友,上週為大家講到「鼓瑟與敲缶,澠池之會」 ,有一種叫做「缶ㄈㄡ」的樂器,是一種瓦罐或青銅製的酒器,「擊缶」本為飯後的娛樂,後來變成樂器。 (主持人還四處尋覓電台的鍋碗瓢盆,在錄音帶敲敲打打做音效,希望有像缶的聲音) 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就有秦王擊缶的歷史事件,講的是秦王和趙王在喝酒行樂時,被逼為趙王擊缶的事,也就是著名的「澠ㄇㄧㄣˇ池之會」。 上次提到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藉以羞辱趙國,讓後人誤以為趙國臣服於秦國。一旁的藺相如看到趙王被秦王羞辱,知道不能坐以待斃。更明白,當別人形勢比自己強,只能夠智取。 本集故事卡司 秦浩老師 as 秦昭襄王 Elson as 趙惠文王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