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臺北聲景-百工樂音 西城往事 VI: 歌廳秀「妖嬌美麗、老派聽歌」喚回老時代的氣息
本集內容
翟曼芳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歌手,曾多次參與重要的音樂活動和演出,其中包括在西門町文化區的表演。她的音樂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將經典的旋律和現代的情感完美結合。她的代表作《馬祖頌》更是成為馬祖地區的象徵性歌曲,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喜愛
陳金祥先生是鳳凰大歌廳的老闆,原本從事建築裝潢,曾經手許多歌廳的裝修工作,與歌星們熟識。十年前,鳳凰大歌廳面臨歇業,他在朋友們的拜託下接手經營,並邀請鄭茵茵共同管理,致力於推動歌廳文化的發展
紅包場的黃金年代,恰好是臺灣經濟起飛時刻,約莫1960年代,現今台北市西門町漢口街、峨眉街、西寧南路段上,歌廳業者為一解中國大陸來台的軍官、軍眷思鄉情緒,即模仿上海歌廳設計與演唱歌手互動,觀眾可將現鈔包入紅包袋,當場獻給台上歌手的橋段,成為所謂的紅包場歌廳秀。
然而隨者政府開放民眾返鄉探親,很多外省老兵希望能落葉歸根,他們的鄉愁不再需要透過流連於紅包場,也隨著老顧客逐漸凋零,也使得紅包場逐漸式微,如今僅剩三家,隱身於西門町的街角,當年的榮景已不復存在。
那座落於漢口街的「鳳凰」,見證了時代的潮起潮落,它總在喧囂的紅塵中,靜候每一雙戀舊的耳朵。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Cabaret
1931年的柏林正處威瑪共和國時期,陷入凡爾賽和約的陰霾下,雖為德國人首次真正落實民主制度,但政局仍動盪不安。
Cabaret是法文的「酒店」、「夜總會」,其中的女主角Sally Bowles,就是Cabaret歌手的,在嚐盡世間冷暖之後,在全劇最終幕強顏歡笑的唱出這首歌,充滿光怪陸離暗諭,看似無解的歇斯底里,或許縱情享樂才是王道吧! 與風行一時的歌廳,彼此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