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絲竹漫遊圖片

絲竹漫遊

主持人劉馬利
絲竹漫遊圖片
2025/07/20 (日)

本集主題

20250720 【絲竹漫遊-絲竹文學地景系列】樂讀白石道人之1 音樂有文學性,文學有韻律感 將走入南宋詞人姜夔的音樂世界,探索他筆下詞曲合一的精妙創作。姜夔(1155–1221),字尧章,號白石道人,雖一生未仕、漂泊江湖,卻以高潔品格與音樂才情,成就詞壇不朽之名。他不僅創作詞作如《暗香》《疏影》《揚州慢》等經典,更親譜旋律,成就《白石道人歌曲》這部詞樂合璧的罕見文獻。

本集內容

20250720 【絲竹漫遊-絲竹文學地景系列】樂讀白石道人之1 音樂有文學性,文學有韻律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音樂更是人類情感的共鳴。在絲竹樂的旋律之間,我們能看見那段最美好的時代,品味音符傳遞的深遠意境。 絲竹文學地景,將走入南宋詞人姜夔的音樂世界,探索他筆下詞曲合一的精妙創作。姜夔(1155–1221),字尧章,號白石道人,雖一生未仕、漂泊江湖,卻以高潔品格與音樂才情,成就詞壇不朽之名。他不僅創作詞作如《暗香》《疏影》《揚州慢》等經典,更親譜旋律,成就《白石道人歌曲》這部詞樂合璧的罕見文獻。 「文學有韻律感,音樂有文學性。」在姜夔的詞中,我們聽見的不只是語言的婉約節奏,更是音符傳遞的情感深意。本集選錄〈鬲溪梅令〉、〈惜紅衣〉、〈醉吟商小品〉等曲目,以清雅的琴歌與箫韻,再現宋代文人對花、對人、對故國的幽微情懷。 從梅花寄情的幽怨,到江南水影的清空疏淡,姜夔筆下的詞樂融合自然意象與人文思索,展現一種「哀而不傷」、「幻象疊出」的音樂美學。我們也將聽見《越九歌》《徵招》等作品,感受其對古典祭歌與地域記憶的創新詮釋。 【晚安,音樂故事館】少年姜夔的故事 本集【晚安,音樂故事館】感謝艾爾森飾演少年姜夔、欣亞飾演姜夔的姐姐。

1. 鬲溪ㄍㄜˊ ㄒㄧ梅令 合奏曲 2. 鬲溪梅令 琴與簫合奏曲 3. 鬲溪梅令 琴歌 4. 杏花天影 5. 玉梅令 6. 惜紅衣 7. 醉吟商小品 8. 暗香

絲竹漫遊
2025/06/22 (日) 22:00

本集主題: 20250622【絲竹漫遊】六月下旬,《有緣千里.話音樂》連續兩週專題聚焦「江南絲竹」,以《絲竹漫遊》為名,展開一場水鄉音樂的靜雅之旅。節目由主持人劉馬利帶領聽眾,從文化地景、音樂結構、曲目演奏到民間故事,全方位探索江南絲竹的詩性美學與歷史脈絡。節目開場以《老六板》為母曲脈絡,介紹江南八大名曲中的《中花六板》《歡樂歌》等曲,解析其源自《老六板》的變奏技法:「放慢加花」。節目並播出古箏作品《凡忘工》與聶耳《金蛇狂舞》的對照,呈現民間音樂向現代創作的延續與轉化。瞿春泉的《江南好》、琵琶演奏《陽春白雪》,皆展現江南音樂婉轉細膩、富有畫面感的特質。中段節目特別設計了「絲竹漫遊」敘事篇章,藉一位少女「小舟」初識茶館絲竹音樂的故事,呈現民間習藝與江南音樂的傳承之情。故事強調「音樂不是為了完美,而是為了讓人想停下來聽」,突顯江南絲竹的情感層次。晚間單元《工欲善其事,必先愛其器》三聯作第二集則聚焦「帶著八音去旅行」,剖析樂器托運風險與消費爭議,連結音樂巡演、文創物流與消費者權益。兩週播出以水鄉、茶館、庭院為場景,設計情境敘事與曲目選播並重。節目不僅傳遞江南絲竹音樂之美,更呼應文化保護、器物流通與文人精神之延續,達成音樂與文化的深度交會與情感共鳴。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