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根據性別和階級,又有些魚適合孕婦食用、有些適合哺育幼兒的婦女、妻子懷孕的丈夫、有哺乳兒的父親、男童、女童等等經歷不同生命階段的人們,然而大抵上便是根據好魚壞魚的分類變化而來。
本集主題: 達悟人視飛魚為上蒼賜予的神聖物品,因此要以敬畏戒慎的心情對待。無形中衍生成一種社會規範。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達悟人的飛魚文化更是非常先進的生態理念呢!
本集主題: 布農族採太陰曆法,一年分十二個月,一個月分三十日,以結繩記日,一結代表一日,結滿三十日結為一月,以一根小木頭插於第三十結中.獵人至山中狩獵,亦為結繩記日。
本集主題: 布農族清代文獻稱為(武崙族)。他們原有六個同祖群,即巒社群、卡社群、丹社群、卓社群、郡社群和蘭社群。根據他們的傳說,布農族在台灣最早的居留地是在西部平原。
本集主題: 在矮靈祭中,最常見到的莫過於就是祭旗與臀鈴。臀靈在歌舞時會繫綁在腰部,有裝飾美化及伴奏的作用。祭旗主要是由各姓氏的男性成員所共同製成的,分別代表各姓氏。
本集主題: 矮靈祭是賽夏族人對於「矮人」的一種懺悔表現,其獨特性即在於賽夏族族人對矮人感恩與怨懟的雙重心理下,所產生的一種「贖罪」似的祭典。而透過矮靈祭的深沉懺悔,不僅激發了賽夏族人自立自強、互助團結、奮發圖強,同時也完成最初慶祝豐收、消災降福、祈求平安的意旨。
本集主題: 所謂的rutux是一種超自然的神靈信仰。一個人觸犯了gaga可能會受到rutux的處罰;被rutux嚇到可能會生病;在戶外吃飯、喝酒時要彈一點食物在地上給rutux吃。在祖靈祭以後,泰雅人要離開祭祀地時必須越過火堆,以示與rutux隔離。種種跡象顯示對rutux的懼怕。
本集主題: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又分為泰雅亞族(Tayal)和賽德克亞族(Sedek)。泰雅亞族又分為Sekoleq群和 Tseole群。賽德克亞族又分為東賽德克群和西賽德克群。
本集主題: 卑南族有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男子在12、13 歲時開始進入會所生活,接受體能、狩獵等教育訓練,直到結婚時才離開。會所按照年齡階級可分為少年與成年會所兩種。
本集主題: 卑南族的文化特質為: (一) 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 (二) 精湛的刺繡手藝:以十字繡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紋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 (三) 戴花環的普遍性:雖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環,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環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義是其他族群所沒有的。
本集主題: 官方延續了日治時期的分類,將台灣原住民分為九個族群。近年來經過原住民民間與學者的研究與爭取,台灣認定的族群則已增加至16族。
本集主題: 高山族群是台灣戰後初期1945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依歸化程度對台灣原住民執行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2],其範圍大概等同相於清朝時期所謂的「生番」,以及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稱的「蕃人」、「高砂族」,但現今已改稱「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前即已在台灣嚄五島定居的族群」為台灣原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