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節目圖片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經典節目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經典節目
主持人劉馬利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經典節目圖片

節目介紹

📣【百年樂音】系列:劉馬利主持,從黑膠唱片、校園民歌、歌廳秀,到獨立樂團、國樂與廣播記憶,每一集都是一段動聽又動人的時代故事!你走進泛黃青春的塗鴉、博物館裡的聲音、老歌廳的風華,河岸留言的青春叛逆與音樂理想,中山堂、國家音樂廳的音響魅力,和黃梅調到艋舺街頭的在地之聲。 每集經典單元「時代的迴音」帶你用一首歌,一段聲音,重返當時的場景與感動!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I: 三四年級的摩登時代,泛黃的青春塗鴉--陳君玉、張福星的筆下聲韻
2025/04/05 (六)

受邀來賓: 陳煒智、王櫻芬

本集內容: 陳君玉一生都在歌壇與文壇打拼,不只創作出許多動人的歌詞、詩以及小說,他的文藝才華與顛覆傳統的思維,也對後世創作者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隨著臺北放送局的開播,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大量臺語歌曲,再加上老派又摩登的歌廳秀,讓臺灣成為流行音樂不夜城。此時,由社會菁英與藝文人士所發起的「臺灣新文化運動」,也為社會各階層注入開放的新觀念,其中陳君玉筆下的「文明女」、「毛斷女」(指Modern,摩登女子),所闡揚的就是帶有些許叛逆的自由新女性精神。 陳煒智談到1930年代人們對於自由戀愛的思想已然成熟,當時《桃花泣血記》以其哀婉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迅速在台灣流行起來,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是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引進相當大的共鳴。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最早由歌手純純(本名劉清香)演唱。這首歌的誕生與同名電影密切相關,是為電影宣傳的主題曲。 此外,也邀請臺大音樂學研究所特聘教授王櫻芬談張福興,這位與陳君玉時代平行的音樂家,是第一位留日公費生,成為臺灣本土音樂教育的墾荒者之一。 1934年,日本勝利蓄音器株式會社(勝利唱片公司)邀請張福興製作臺灣本土的音樂唱片,為了讓臺灣音樂更加廣為流傳,他成為勝利唱片公司的首任在臺文藝部部長。這段期間,張福興的創作能量與日俱增,他創造出介於西洋流行歌與臺灣傳統樂曲間的「流行小曲(新小曲)」,以漢式風格為主,融合西洋音樂伴奏,代表作為廣受歡迎的〈路滑滑〉。我們也藉由這些老式情歌的傳唱,觸摸到懷舊又摩登的情感溫度。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北一女校歌 既然提到「泛黃的青春塗鴉」,張福興寫有大量的校歌,譬如1929年,為台北第一高等女校校歌,為青春、為女性接受教育的精神謳歌。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II: 唱歌的博物館--臺灣博物館
2025/04/12 (六)

受邀來賓: 方慧詩、丁達明

本集內容: 臺灣博物館,全名國立臺灣博物館,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成立於1908年。館內收藏了豐富的自然史、文化史和人類學資料,展示了臺灣的自然環境、動植物、礦物、化石以及原住民文化等。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建築風格融合了西洋古典與現代設計 因此,臺灣博物館的大廳可媲美教會音響,非常適合合唱展演,因此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的開幕記者會與午間音樂會都選在這裡舉行,成為傳統。 方慧詩分享「三線路」,百年前的流年光影,《月夜愁》明治37年(1904年)底時臺北城牆拆除完畢,明治42年(1909年),以舊城牆原有範圍與基石為準而興建,寬度四十公尺的臺北環城道路「三線路」正式完工。之所以被稱為三線路,是因為道路仿照歐洲都市規劃範例,於路中設置兩大綠地作為分隔島,將路面區分為三車道之故。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動力火車《忠孝東路走九遍》 時代的迴音: 忠孝東路走九遍 《忠孝東路走九遍》是由動力火車演唱的一首經典歌曲,於2001年發行。這首歌由鄔裕康作詞,郭子作曲,靈感來自一位聽眾的來信,講述了他與女友在忠孝東路上的一段傷心往事。 歌詞描述了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上徘徊的情景,充滿了對過去戀情的回憶和對失去愛情的感慨。動力火車用他們高亢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繹,將這首歌演繹得淋漓盡致,讓聽眾感同身受。 這首歌不僅在台灣廣受歡迎,也成為了動力火車的代表作之一。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 IV: 臺北放送局
2025/04/26 (六)

受邀來賓: 方慧詩、李蝶菲

本集內容: 臺北放送局,則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廣播電台,成立於1931年。它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當時主要負責廣播新聞、音樂、戲劇等節目,對於推動臺灣的廣播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今,臺北放送局已經成為一個文化遺址,並且開放給公眾參觀,展示了早期廣播設備和歷史資料。李蝶菲談到那一段廣播史,對於臺灣樂教推廣具有關鍵性。 三線路,又稱為三線道路,是指台灣台北在日治時代初期興建的4條市區主幹道路,主要利用台北府城城垣拆除後的空間,在城牆原址上改築由安全島分隔成3個分隔道的道路,因而得名。其分為東南西北四段,依序大致等同於今之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忠孝西路。 1930年代臺灣興起自由戀愛的風氣,因此許多情侶相約在臺北「三線路」上約會散步,當時「東三線」即今日中山南路是唯一有街道路燈的地區,因此吸引戀人來此「賞燈」。周添旺即自此獲得靈感寫下失戀者的心情,再配上哀愁的旋律,因而在當時廣受歡迎。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波蘭國家廣播電台 波蘭國家廣播電台(Polskie Radio 2)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 Joanna Grotkowski專訪 Polskie Radio 2,也被稱為PR2或Dwójka,是由波蘭國家廣播電台(Polskie Radio)製作的廣播頻道。該頻道專注於古典音樂、文化和藝術。PR2成立於1937年3月1日,擁有悠久的歷史,致力於推廣高品質的文化內容。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 VI: 歌廳秀「妖嬌美麗、老派聽歌」喚回老時代的氣息
2025/05/10 (六)

受邀來賓: 陳金祥、翟曼芳

本集內容: 翟曼芳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歌手,曾多次參與重要的音樂活動和演出,其中包括在西門町文化區的表演。她的音樂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將經典的旋律和現代的情感完美結合。她的代表作《馬祖頌》更是成為馬祖地區的象徵性歌曲,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的喜愛 陳金祥先生是鳳凰大歌廳的老闆,原本從事建築裝潢,曾經手許多歌廳的裝修工作,與歌星們熟識。十年前,鳳凰大歌廳面臨歇業,他在朋友們的拜託下接手經營,並邀請鄭茵茵共同管理,致力於推動歌廳文化的發展 紅包場的黃金年代,恰好是臺灣經濟起飛時刻,約莫1960年代,現今台北市西門町漢口街、峨眉街、西寧南路段上,歌廳業者為一解中國大陸來台的軍官、軍眷思鄉情緒,即模仿上海歌廳設計與演唱歌手互動,觀眾可將現鈔包入紅包袋,當場獻給台上歌手的橋段,成為所謂的紅包場歌廳秀。 然而隨者政府開放民眾返鄉探親,很多外省老兵希望能落葉歸根,他們的鄉愁不再需要透過流連於紅包場,也隨著老顧客逐漸凋零,也使得紅包場逐漸式微,如今僅剩三家,隱身於西門町的街角,當年的榮景已不復存在。 那座落於漢口街的「鳳凰」,見證了時代的潮起潮落,它總在喧囂的紅塵中,靜候每一雙戀舊的耳朵。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Cabaret 1931年的柏林正處威瑪共和國時期,陷入凡爾賽和約的陰霾下,雖為德國人首次真正落實民主制度,但政局仍動盪不安。 Cabaret是法文的「酒店」、「夜總會」,其中的女主角Sally Bowles,就是Cabaret歌手的,在嚐盡世間冷暖之後,在全劇最終幕強顏歡笑的唱出這首歌,充滿光怪陸離暗諭,看似無解的歇斯底里,或許縱情享樂才是王道吧! 與風行一時的歌廳,彼此呼應。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 VII: 那段青春往事,我們相約在木船,大咖歌手的養成記
2025/05/17 (六)

受邀來賓: 李明德、陳秋山、林茂階

本集內容: 本集以焦點觀察的方式,分別從歌手與經營者的角度來探討民歌餐廳的興起。 民歌西餐廳,一個小清新的濫觴地,1970年代中期,民歌西餐廳伴隨著校園裡蔚為風潮的民歌運動,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知名的店如吉普賽、木船、木吉他等,不但是當時剛嶄露頭角年輕民歌手的重要據點,亦是學生族群高人氣的約會場所,主持人甚至也參加過「木船民謠歌唱大賽」,並且短暫擔任過駐唱歌手。 此外,不少參賽者也在日後成為知名歌手,在華語 樂壇發光發熱。發掘歌壇明日之星。譬如曾在「木船」駐唱過的李明德、陳秋山,以及目前還在苦撐的臺中吉普賽民歌餐廳老闆林茂階,回憶在「吉普賽」的許如芸、張宇、凡人二重唱、周華健、李宗盛等等,都成為很優秀的創作歌手,後來都在流行音樂界各有一片天。 1990年代之後,隨著民歌的式微,民歌西餐廳也愈來愈難受到年輕族群的青睞。各地的民歌餐廳陸續熄燈,全臺僅剩一家「吉普賽」仍持續在臺中營業,但盛況已不復當年。 主持人特地前往臺中「吉普賽」實地收音,重溫那些年的青春往事,也邀請當年曾經擔任過「木船」駐唱歌手的李明德、陳秋山在節目中分享。在節目最後,主持人也陳秋山合唱一曲《恰似你的溫柔》。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民歌的聖火,城市新民歌,南方二重唱 南方二重唱也是從木船西餐廳脫穎而出的,南方二重唱與新民歌運動有著密切的關聯。南方二重唱是由阎宗玉和林明桦組成的音樂組合,他們在1990年代推出了一系列名為《城市新民歌》的專輯,這些專輯融合了傳統民歌元素和現代音樂風格,成為新民歌運動的重要代表之一。 南方二重唱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旋律上具有高度的藝術性,歌詞也充滿了對生活和社會的深刻觀察。他們的歌曲如《相知相守》、《不要問我過的好不好》等,都是經典之作,深受聽眾喜愛。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廳˙臺北 II: 國家音樂廳,最專業的聲音風景
2025/06/07 (六)

受邀來賓: 王統生

本集內容: 國家兩廳院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是臺灣首座國家級的文化園區,於1987年落成。這裡包括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兩座主要建築,融合了中國宮殿式樣,搭配黃瓦飛簷和紅柱彩拱,氣勢典雅壯觀。 國家兩廳院不僅是臺灣表演藝術的專業劇場,也是重要的觀光地標。這裡舉辦各類國內外的表演藝術活動,從傳統戲曲到現代劇場,從古典音樂到當代音樂,為觀眾提供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 今年2月26日起國父紀念館將休館進行主體建築整修工程,預計115年第4季完工。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臺北的重要文化指標--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於1972年落成,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而建。這座紀念館由著名建築師王大閎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設計元素。 國父紀念館不僅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重要場所,還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中心。館內設有展覽廳、演講廳、圖書館和多媒體影院,經常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展覽。此外,館區周圍的中山公園和翠湖展演區提供了優美的休閒環境,是市民和遊客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國父紀念館也是許多重要頒獎典禮和比賽的舉辦地點,包括金鐘獎、金馬獎等。這裡曾經見證了無數藝術家和演員的榮耀時刻,成為臺灣文化藝術的重要舞台。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客舍似家家似寄 I--黃梅調,士大夫的文化鄉愁,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2025/06/14 (六)

受邀來賓: 陳峙維、陳煒智

本集內容: 四海唱片成立於1955年,由廖乾元先生創辦。起初以新臺幣二百元在西門町立足,逐漸發展成為臺灣音樂產業的重要推手。四海唱片在全盛時期,事業版圖橫跨唱片、曲譜、語言教材、有聲雜誌等出版品,並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設有分公司。 四海唱片是臺灣最早出版系列性原創國語流行歌曲的唱片公司,推出了許多經典作品,如《綠島小夜曲》、《美麗的寶島》等。這些歌曲不僅在臺灣廣受歡迎,還風靡東南亞,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里程碑。 廖乾元先生對音樂資產的保存十分關切,將四海的唱片、錄音帶、CD、曲譜等資料捐贈給臺大圖書館,並進行數位化保存。這些珍貴的音樂遺產,見證了臺灣音樂發展的歷史。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淡水河西岸的三重埔,另一番唱片文化傳奇 三重曾經唱片公司林立,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是台灣娛樂業的重鎮,當時有許多戲院和露天舞台,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藝人。 地理位置:三重位於台北都會區,靠近台北市,交通便利,這使得它成為唱片公司和其他娛樂產業的理想地點。 三重孕育出台灣第一位女導演陳文敏,還有諸多歌星如:洪一峰、林英美、陳芬蘭、夏心、尤雅、林秀珠、劉素娥、鳳飛飛,在本集節目特別分享洪一峰《思慕的人》上戲院看電影追星亦是人們的消遣方式之一,同時,歌舞廳、戲院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娛樂場所又回頭連結帶動影藝業的發展,將三重帶上娛樂產業的高原,締造出「台灣好萊塢」的美名!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客舍似家家似寄 II—客寓艋舺造新聲,龍山寺香火百年不息
2025/06/21 (六)

受邀來賓: 謝宇威

本集內容: 台北萬華區有許多街道都有著屬於他的故事與味道,而這條位於「龍山寺」旁短短的小巷子名為「青草巷」,裡頭隱藏著許多擁有悠久歷史的「青草店」,從過去到現在都飄著不變的青草香。 位於龍山寺旁邊的小巷子是西昌街224巷,當時更被人稱為「救命街」。過去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要有病就會求神問佛取藥籤,所以過去神廟中甚至可以開草藥的偏方給信徒帶去抓藥服用,並喝青草熬成的湯汁來治病,也因為效果相當靈驗,也使得龍山寺百年來香火鼎盛。 青草巷的草藥文化與龍山寺的宗教信仰,相互輝映出萬華區獨特的歷史與文化景觀。 青草巷的藥草幾乎是台灣本土產的居多,街上店舖也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時代轉變下,藥草的需求已經不像是過去那樣的多,許多店家也轉型販售起青草茶、苦茶等清涼降火的青草飲,不論是夏天或者是單純火氣大,也可以來青草巷買上一杯青草茶,清涼降火,養生也透心脾。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電影《龍山寺之戀》 本片由白克導演執導,是一部傳達族群融合概念的愛情喜劇,遺憾的是,電影完成後,白克便遭政治迫害,隨後槍決死亡,成為絕響。 台語、國語混合發音。劇情大綱: 小芳與父親從山東來到台灣,秦父身體不適,小芳為籌醫藥費,獨自在龍山寺兜售藥酒。 電影《龍山寺之戀》中的音樂由周藍萍譜寫,融合了典雅的曲風以及台語、客家歌謠元素。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插曲是〈出人頭地〉,這首歌結合了馬來輕鬆旋律,經過改編後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中的音樂不僅增添了劇情的情感層次,也反映了當時台灣多元文化的融合。莊雪芳的演唱十分到位,也為電影畫龍點睛。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