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在日本人還沒來的時候,鄒族男人是以狩獵和征戰為主,在男子成年禮以後,如果家裡沒什麼大動作,他幾乎都在kuba裡接受老一輩的訓練。」
本集主題: 鄒人認為部落之存廢可以從會所之存在與否做為判斷的標準。聚落内部之房屋設施乃是社會制度運作之反映。
本集主題: 鄒族的社會組織是以父系氏族為構成單位,而定居在一個固定地區的地域團體,其中心部落稱為大社hosa,為最先形成的聚居單位,以會所kuba為組織中心。
本集主題: 鄒族早期文獻稱為曹族,高山青歌曲裏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指的就是鄒族的少女。鄒族的集會所稱為庫巴(kuba),是社會組織的中心,重要的部落事務會議和祭典都在此舉行,每年粟收穫季後有一個年終大祭,會在庫巴前面的赤榕神樹下行,故此赤榕樹被奉為神樹,平時禁止接觸。
本集主題: 布農族人的傳統生產方式以山田燒墾式的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米、玉米、甘薯等。目前飲食習慣已轉變,多半以稻米、地瓜為主食;副食為野菜、蕈類,其中樹豆可以說是布農族人最重要的副食之一,亦是布農族人最常食用的湯。
本集主題: 射耳祭稱為Ma-naq-tainga、Ma-naq-titi,約於4月至5月間舉行,是布農人一年中最盛大與隆重的祭典。射耳祭是小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祭典儀式,也是訓練狩獵的作戰能力、確立個體生命價值、獲取社會肯定認同的方式,是成年禮儀的必修課程。布農族的祭典大多具有排他性,但射耳祭則可允許異社群的人參與。
本集主題: 布農族於不同地區而各於不同的時間被日本統治,例如東部地區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部落群,大約是在1915年至1920年代間開始被統治。而位於高雄深山地區之Tamahu社,則遲至1933年才與日本舉行和解(歸順)儀式。
本集主題: 布農族一直相信過去是曾經有Patasan(文字)的文化,後來因為遭遇嚴重的Laningavan(洪水氾濫),族人逃亡Usaviah(玉山)途中,慌亂匆忙而不小心將它淹沒丟失。由於失去了Patasan,因而也流失了過去許多很重要的「歷史」。
本集主題: 泰雅族有一個傳說是關於兩個太陽的故事。傳說以前天空中有兩個太陽,造成族中生活的不便,因為沒有夜晚根本沒辦法休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族中選了三個勇士負責去射下一個太陽,勇士們走的時候各背一個小孩及帶著橘子的種子。
本集主題: 賽夏族祖先居住之處有兩個太陽,輪流東升西落,從未有黑夜,人們不停工作無法休息。為免除無止盡的炙熱酷暑,族人召開會議,選出射箭技術最好(tanohela)家族擔起射日的使命。
本集主題: 從人類的遷徙途徑來探討,人類的祖先現代智人(Homo Sapiens),或直稱「現代人」,約起源於十五、六萬年前的非洲。
本集主題: 於冰河期冰雪開始溶化,而逐漸向北退縮之後,這些住在東南亞和巽他古陸的人類,沿著易走的低窪海邊陸棚,從南方熱帶地區北移,而台灣剛好在這遷移路線的中間站,有些族群就停留在台灣,成為台灣最早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