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有緣千里.話音樂

有緣千里.話音樂
主持人劉馬利
受邀來賓 陳威仰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2024/06/15 (六)

本集主題

1. 0615 【有緣千里˙話音樂】 音樂學家-陳威仰教授談臺灣教會的音樂教育 從六月起,連續三集,威仰老師從荷西時期的教會音樂發展,到1857年「天津條約」之後傳教士來臺宣教,包括北部很多是以加拿大籍傳教士為主,而南部都是來自英國。 此外,也談到臺灣的音樂教育環境,臺灣的聖詩與音樂教材的來源,以及教會如何從事音樂教育,其中幾位代表人物,如馬偕、德明利姑娘、施大闢牧師、杜雪雲姑娘、滿雄才牧師娘、吳威廉牧師娘,各各都受到上帝的呼招,離鄉背井,在臺灣貢獻自己的生命。 這幾集節目也是我用同事情誼換來的,超級精彩,非常感謝。 與威仰老師結緣是在我第一次在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表論文,評論人就是威仰老師。後來又在「臺灣音樂史培力社群」一起交流,老師對於臺灣教會音樂研究相當透徹。

本集內容

1. 0615 【有緣千里˙話音樂】 音樂學家-陳威仰教授談臺灣教會的音樂教育 從六月起,連續三集,威仰老師從荷西時期的教會音樂發展,到1857年「天津條約」之後傳教士來臺宣教,包括北部很多是以加拿大籍傳教士為主,而南部都是來自英國。 此外,也談到臺灣的音樂教育環境,臺灣的聖詩與音樂教材的來源,以及教會如何從事音樂教育,其中幾位代表人物,如馬偕、德明利姑娘、施大闢牧師、杜雪雲姑娘、滿雄才牧師娘、吳威廉牧師娘,各各都受到上帝的呼招,離鄉背井,在臺灣貢獻自己的生命。 這幾集節目也是我用同事情誼換來的,超級精彩,非常感謝。 與威仰老師結緣是在我第一次在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表論文,評論人就是威仰老師。後來又在「臺灣音樂史培力社群」一起交流,老師對於臺灣教會音樂研究相當透徹。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