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有緣千里.話音樂

主持人劉馬利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2025/01/11 (六)

本集主題

20250111 【有緣千里˙話音樂】都是「神聖的宴會」,當基督教的Convivium對應印度教的Arti 在基督教中,《神聖的宴會》(O Sacrum Convivium) 讚美聖體聖事,表達對基督臨在的敬意和感恩。這與印度教的Aarti儀式有相似之處。Aarti是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通常在早晨和晚上進行,用來向神靈表達敬意和感恩。這個儀式包括點燃燈火、誦讀經文和唱頌讚美詩,並將燈火繞著神像或神壇旋轉。 【穿越古今、東西交會】Convivium VS. Aarti

本集內容

20250111 【有緣千里˙話音樂】都是「神聖的宴會」,當基督教的Convivium對應印度教的Arti 在基督教中,《神聖的宴會》(O Sacrum Convivium) 讚美聖體聖事,表達對基督臨在的敬意和感恩。這與印度教的Aarti儀式有相似之處。Aarti是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通常在早晨和晚上進行,用來向神靈表達敬意和感恩。這個儀式包括點燃燈火、誦讀經文和唱頌讚美詩,並將燈火繞著神像或神壇旋轉。 Convivium與Arti兩者都強調對神靈的敬意和感恩,透過音樂和儀式表達信徒的虔誠之情。音樂在兩者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幫助信徒感受到與神靈的親密聯繫。基督教的聖歌通常由合唱團演唱,伴隨著管風琴等樂器;而Aarti儀式則包括多種樂器,譬如tabla, sitar等等,創造出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 《神聖的宴會》同樣也是中世紀神學家St. Thomas Aquinas的歌詞,也吸引了後世眾多作曲家為其以詩入樂。在節目的上半段,仍然是用trailer的方式,為您呈現22首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每首歌將播放15~20秒,從中世紀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穿越不同的音樂時代和風格,讓您在短短的時間內,搶先感受到不同世代的聲響美學。 如果您對某首歌曲特別喜愛,別忘了使用我們的LINE社群或掃描QR code來點歌。我們期待您的參與,讓我們共同來選擇並聆聽您喜愛的音樂! 【穿越古今、東西交會】Convivium VS. Aarti 本週曲目 1. Gregorian Chant (13th century) 2. Thomas Tallis (c. 1505 - 1585) 3. Richard Farrant (1530 – 1585) 4. Andrea Gabrieli (c. 1533 - 1585) 5. Tomás Luis de Victoria (1548 - 1611) 6. Ludovico Grossi da Viadana (c. 1560 - 1627) 7. Gregor Aichinger (1564 - 1628) 8. Lorenzo Perosi (1872 - 1956) 9. Roberto Remondi (1847 - 1928) 10.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 11. Olivier Messiaen (1908 - 1992) 12. Luigi Molfino (1916-ZZ2012) 13. Pierre Villette (1926 - 1998) 14. Robert G. Farrell (b. 1945) 15. Steven Stucky (1949 - 2016) 16. Kevin Allen (b.1959) 17. Gabriel Jackson (b. 1962) 18. Robert Parker (1960-2020) 19. Alwin Michael Schronen (b. 1965) 20. Philip Stopford (b. 1977) 21. Kim André Arnesen (b. 1980) 22. 雷鳴遠 (1877-1940)

1. Gregorian Chant (13th century) 2. Thomas Tallis (c. 1505 - 1585) 3. Richard Farrant (1530 – 1585) 4. Andrea Gabrieli (c. 1533 - 1585) 5. Tomás Luis de Victoria (1548 - 1611) 6. Ludovico Grossi da Viadana (c. 1560 - 1627) 7. Gregor Aichinger (1564 - 1628) 8. Lorenzo Perosi (1872 - 1956) 9. Roberto Remondi (1847 - 1928) 10. 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 11. Olivier Messiaen (1908 - 1992)

有緣千里.話音樂
2024/04/27 (六) 22:00

本集主題: 0427 音樂焦點觀察 銀幕之外 預告音樂與影像互為補述的語言,影視配樂可被視為隱身幕後的說書人,也可以是旁白者,藉著音樂固有的意涵與電影劇情相呼應,有時會產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之妙。也是預言家,可以讓觀眾在事件尚未發生時就能知道待會劇情發展的轉變。1. Alan Menken: 電影配樂,多元文化2. Kid Koala《機器人情歌》,想像力無遠弗屆3. 戴典瑞Daniel Ditlevson 配樂一位來自美國的聲音藝術家,目前居住於台北,從事聲音創作。4. John Corigiano《紅色小提琴》讓演員模擬錄音中的指法與弓法,要能達到一致,這些音樂的前制作業我都必須要參與,穿越古今 四位來賓Alan Menken,美國作曲家和歌曲作者,以為迪士尼動畫電影創作配樂和歌曲而著稱,曾獲八項奧斯卡獎、十一項格萊美獎等多項獎項,代表作有《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等8。John Coriliano,美國作曲家,以其第一交響曲作為對愛滋病的回應而聞名,也為多部電影配樂,如《紅色小提琴》、《變態博士》等,曾獲普立茲獎、五項格萊美獎、奧斯卡獎等7。the ghost of versailles[vɚˋselz]Kid Koala,加拿大刮盤DJ、音樂製作人、劇場製作人、電影配樂家、多媒體表演者和視覺藝術家,以其獨特的刮盤風格和多樣的音樂類型而聞名,曾與Gorillaz、Deltron 3030等合作,也創作了兩部獲獎的圖像小說9。艾瑞克也寫作大量電影配樂,如《迴路殺手》(Looper, 2012)、《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2013)、《玩命再劫》(Baby Driver, 20174) 等,或是擔任電影配樂的演奏,如《超人集中營》(Zoom, 2006) ,也有參與紀錄片及電視劇配樂的製作。Daniel Ditlevson 配樂一位來自美國的聲音藝術家,目前居住於台北,從事聲音創作。本集曲目1. Alan Menken: Part of your world2. Kid Koala Nufonia Must Fall3. Daniel Ditlevson: Imprint4. John Corigliano: The Red Violin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