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主題1:百工百業-行船的人
主題2:文夏經典──禁歌之王
本集內容
主題1:百工百業-行船的人
以「海口歌」呈現漁夫、船員與海口子弟的生活與心聲。本集《心花若開》帶聽眾走進台灣「海口歌」的世界。從歌曲中聆聽海上工作者的心聲。台灣四面環海,無論是出海捕魚的漁夫,還是漂泊四方的船員,他們的生活與家庭、愛情都與大海緊緊相連。
節目中精選多首經典「行船歌」:
郭金發〈行船的人〉:唱出船員漂泊與孤單的心境,被視為勞動階級的代表之歌。
洪榮宏〈行船人的愛〉:表達異地漂泊卻堅信真愛的深情。
陳一郎〈行船人的純情曲〉、〈行船人的願望〉:兼具青春與憧憬,描繪離家打拚的無奈與希望。
陳盈潔〈行船人的心聲〉:女性視角詮釋船員的孤寂與感懷。
蔡亞玲〈討海人的心聲〉:溫柔唱出漁村女性的思念與祈禱。
這些歌曲,或豪邁、或溫柔,唱出行船人的堅毅、孤單與對家庭的愛。透過「海口歌」,我們不只聽見海的聲音,也感受到海口子弟的生命力與台灣人不屈的精神。
主題2:文夏經典──禁歌之王
走進戒嚴年代的台語歌壇,聆聽文夏被禁歌曲背後的故事。本集《心花若開》以「禁歌之王」文夏為主題,回顧戒嚴時期台灣流行音樂的禁歌現象。文夏一生創作超過1200首歌曲,其中有99首被政府列為禁歌,數量之多,讓他成為台灣音樂史上特殊的「禁歌之王」。
節目中介紹了多首經典禁歌與其背後原因:
〈黃昏的故鄉〉:被認為流露思鄉情緒,遭指控「腐蝕軍心」。
〈媽媽請你也保重〉:軍人聽了易思家,被視為「懷憂喪志」。
〈媽媽我也真勇健〉:雖是軍歌形式,但因使用台語、描寫真實思念而遭禁。
〈南國的賣花姑娘〉:被認定「煽情、有礙風化」。
〈流浪的樂士〉:因題材帶有哀愁與漂泊,被懷疑有「左傾思想」。
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看見當時政府為推動國語政策、維護政治意識形態,而壓制台語歌曲的空間。文夏的禁歌,不只是音樂史上的禁令,更是時代記憶的見證。透過這些歌,我們聽見的不只是旋律,更是台灣人在威權年代對土地、家鄉與自由的深情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