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神話傳說在昔日是部落進行文化傳承時重要的課程,也是集體規範產生的源頭,藉由耆老不斷地講述,讓下一代能夠理解其內容、意義,而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實踐,神話傳說在部落存在鉅細靡遺的功能
本集主題: 在臺灣這塊土地擁有最早生活經驗的民族,累積最原始、多樣而綿長的部落集體經驗與記憶,亦即神話傳說的創造與傳述,部落依然存續的神話傳說,遠非簡單分類可以全盤涵括
本集主題: 台灣政治的發展,在17世紀前是南島語族分治的時期,部落權力中心在其聚落內。北部內陸山區有泰雅族、賽夏族,中部山區有布農族、鄒族,南部內陸山區是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與卑南族在東部平原,達悟族則在臺灣東南海上的蘭嶼島,前述族群因為漢化程度不深,統稱高山族群。
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族的政治地理位置,主要集中在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這些地區被官方劃定為山地鄉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俗稱「原鄉」
本集主題: 賽夏族的語言分南北二方言群,據語言學家推測認為是較古老的南島語言,可能出現在台灣的時間較早。
本集主題: 賽夏族的社會屬於父系社會,由具有共同父系祖先的家庭組成氏族,是基礎的社會單位,再組成攻守同盟、祭團等政治、軍事、宗教上的互助團體,像是勞動築屋、開墾狩獵與祖靈祭團都以氏族為單位。
本集主題: 民國50 年代(1960 年代)之後,阿美族人與其他族群的接觸與通婚越來越頻繁,傳統從妻居的婚姻方式漸漸調整為嫁娶婚姻,家業也由男子代替女性承接,成為偏父系的社會。
本集主題: 阿美族是典型的母系社會,女性在家族中占主導地位,家族事務多以女性為中心,家族產業的繼承也以女性為主。
本集主題: 原住民的祭典活動豐富多元,例如賽夏族的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阿美族的豐年祭、布農族的打耳祭等,這些祭典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意涵。
本集主題: 原住民的文化底蘊深厚且多元,體現在生活習慣、傳統技藝、祭儀文化、口傳文學、以及與自然環境的深刻連結等方面。 這些文化元素構成了原住民族群獨特的生命樣貌和文化認同。
本集主題: 阿美族的口傳文學中,也包含了許多關於祖先教誨、生活智慧、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教導。這些故事和教誨,是阿美族人世代相傳的重要文化資產。
本集主題: 阿美族有許多關於洪水的故事,其中一個版本是說,一對姐弟在洪水肆虐時,乘著大木臼漂流,最終在一片陸地上定居,繁衍後代。 這個故事與世界各地許多民族的洪水神話類似,都帶有「大洪水後人類重生」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