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十八世紀初開始,從南投縣山區越過中央山脈往花蓮縣方向移動,接著又到了臺東縣、高雄市交界山區。
本集主題: 布農族(Bunun)現居在中央山脈及其東西側,以bunun 一詞來稱呼自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後成為族名沿用至今。
本集主題: 關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射日傳說,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大致可以歸類成幾個不同的類型,其中一類相傳曾經天上有兩個太陽,讓大家難以生活,最後只好派部落勇者遠征太陽的故事。
本集主題: 原住民神話裡射日過程中的植樹情節,呼應著太陽在遠方的觀念,泰雅、賽夏、布農等擁有太陽在遠方說法的民族,幾乎都有射日時植樹的情節。
本集主題: 臺灣各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族在臺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
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就已經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族群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族群為南島語系臺灣南島語群,蘭嶼的達悟族則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
本集主題: 遷徙,代表人群離開原有的空間,到另一個場域展開新的生活。遷徙本身無關好壞,但卻帶有不同的意涵,也許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可能是內部社會的瓦解使然。
本集主題: 原住民族與土地關係的斷裂與分離,現代國家的出現帶有很關鍵的影響。「國家」改變了社會、空間、土地的運作方式,以各種的管理規定,快速且大幅度地改換部落社會的樣貌。
本集主題: 一隻美麗的白鶴降臨在她身旁,帶著一根閃耀著金光的米穗,並告訴她:「這是由天神賜予的「麻裡安」神聖小米種子,只要用心種植,便能帶來豐收和幸福。」
本集主題: 小米是原住民族傳統最神聖的作物,許多神奇的傳說從各族耆老的口中代代相傳而來,所有的故事都敘述著小米與原住民族緊緊相繫的情感與文化淵源。
本集主題: 小米為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有重要的文化意涵,但隨著時代變遷,小米品種在原住民部落幾乎流失,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於2011年自美國國家種原庫,引回美國學者Wayne Hazen Fogg博士,1977年在臺灣收集的小米種原100個品系,使流失的傳統小米品系得以失而復回。
本集主題: 小米原本是原住民部落十分重要的傳統作物,不但有食用、釀造價值,還在歲時祭儀及文化傳承上扮演重要角色,但近年因部落不再種植,小米種原面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