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高雄縣茂林鄉的魯凱人則有不同的起源傳說,咸信他們發源於茂林鄉境內,又因為緊鄰布農、鄒、平埔等異族,因此文化、語言、生活習俗受到外來的影響較深。與霧台鄉的語言差異頗大。
本集主題: 魯凱族居住於中央山脈南段兩側的山區,也就是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及台東縣卑南鄉。人口約九仟多人。相傳祖先由台東的海岸上岸,隨即向山上走,來到中央山脈南段的肯杜爾山定居。
本集主題: 從前有一個布農婦女,因為丈夫要參加一個重要的慶典,她想要讓他非常出色 ,便想幫丈夫編一個最漂亮的胸袋〔ku–lin一種放在胸前可放香菸及鎖碎 物品的袋子〕,可是她一直想不出來要編織什麼花樣。有一天婦人去山上採野菜, 從山上要回家的時候,她看見了百步蛇的幼蛇,婦人覺得這種花紋實在是太美麗了 。她便開口對幼蛇的母親說明自己要借幼蛇的原因,母蛇聽後,答應婦人借小蛇一 個禮拜,婦人帶著小蛇告別母蛇,回家後就按照小蛇身上的花紋編織胸袋。
本集主題: 布農族與百步蛇之間有著複雜的關係,傳說中,百步蛇是布農族人的朋友,但也曾發生過衝突。
本集主題: 關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射日傳說,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大致可以歸類成幾個不同的類型,其中一類相傳曾經天上有兩個太陽,讓大家難以生活,最後只好派部落勇者遠征太陽的故事。
本集主題: 大多講述在遠古時代,天空有兩個太陽,導致大地酷熱、作物枯死,族人生活困苦。 於是,勇士們出發射日,其中一個太陽被射中後,變成月亮,從此有了晝夜之分。
本集主題: 從血統和歷史淵源來說,他們是南島語族的一支,與中國大陸的民族沒有直接關係。 但從國籍和政治角度來看,他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而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他們也可以被視為「中國人」。
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先主要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一支,在17世紀漢人移民台灣之前,就已經在島上活動了約8000年。 考古學、語言學和遺傳學的研究顯示,台灣原住民族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地的南島民族有密切關聯。
本集主題: 除了四大社之外,還有一些較小的社如大目降社、直加弄社、卓港社(卓猴社)、大傑顛社等,其中有一些社被視為四大社中某一社的屬社或分支。
本集主題: 西拉雅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主要分布於嘉南平原一帶,以母系社會、獨特的祭典文化和飲食習慣聞名。
本集主題: 二十世紀初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施「五年理番計畫」,強勢殖民各部落,並以「集團移住」政策勸誘位居深山的部落,往淺山地區遷移。
本集主題: 泰雅族社會盛行織布與紋面文化,族人遵守祖先訓示gaga,以祖靈祭為最重要的祭儀活動。近年,因為原住民意識崛起、文化復振運動興起,與原來在民族分類上劃歸泰雅族的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分別在民國93 年(2004)與民國97 年(2008)成為各自獨立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