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臺灣漢人大多來自二戰前的福建和廣東,二戰後,漢族移民來自中國大陸的各個不同的省份(不限於閩粵)。除了與臺灣漢族一樣的閩南民系(包含潮州民系)和客家民系能較快融入二戰前移居的臺灣漢族外,其他漢族民係由於不同的語言、生活習慣、思想等原因,有時導致這兩個群體之間生活習慣或觀念的不同。
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就已經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族群構成,屬於南島民族
本集主題: 兩年一度的矮靈祭典,是賽夏族最重要的儀式,賽夏族人叫這祭典為「巴斯達隘」,時間在農曆的十月,每兩年舉辦一次小祭,每十年舉辦一次大祭,每到這時候,外地的族人都會趕回來,以最虔誠的心,慶祝這祭典
本集主題: 賽夏族的文化中,主要有祖靈信仰與矮靈信仰兩個大的類別。 祖靈信仰與族人關係親近,影響族人生活運勢,矮靈信仰則與古老的歷史傳說有關。 祖靈信仰是保護族人的主要力量,影響生活中的吉凶禍福。 族人在生活中,若有出遠門、山中過夜、社交送禮等活動,都會以酒、肉祭祀祖靈。
本集主題: 阿美族為母系社會,以女性為中心,重生女不重生男。生女則喜,家內的男子就要到海邊或河邊去捕魚,表示慶祝。小孩出生後臍帶脫落至滿月間舉行命名禮,由女家長主持,用酒、糕、檳榔作祭,並請巫師占卜名字,一般取名以沿襲祖名為原則。
本集主題: 阿美族原是個多神信仰的民族,各種活動、病痛均有專屬的神靈,且每一個神靈有固定的方位,祭拜時均朝正確的方位,不得有失誤;因西洋宗教之傳入,目前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真耶穌教等宗教
本集主題: 原民會曾智勇主任委員指出,屏東是一個多元族群融合共享的幸福城市,擁有豐富的山與海資源。近幾年來,屏東原住民族群的歌聲、舞蹈、藝術,飛越群山,綻放國際間。而這份感動國際的文化底蘊,就是來自於屏東原鄉。
本集主題: 日月潭為臺灣最大的高山湖泊,南邊亦有臺灣最長的溪河-濁水溪流經,其特殊的地理形勢,孕育出日月潭邵族及濁水溪布農族豐富的原民文化底蘊。
本集主題: 母系婚姻阿美族人的社會制度,除了領袖制度與年齡階級,還有母系婚姻制度,主要特色為從妻居,以及財產與家系繼承為母女相傳兩項。
本集主題: Pangcah 一詞主要由花蓮縣境內的南勢群、秀姑巒群,以及豐濱鄉聚落所使用。'Amis 則為台東縣境內的馬蘭群、恆春群,以及長濱鄉聚落自稱為主。這兩個自稱語詞的來源皆難以考據,且眾說紛紜。
本集主題: 魯凱族社會的特色為任務分工縝密的階級制度,融入婚姻、政治、宗教、祭祀與藝術各領域。以百合花為「魯凱族族花」,文化核心價值以百合花的配飾權最富特色,具有表彰聖潔、膽識、勇氣與尊榮的意義,經濟生活以小米種植為主體,小米收穫祭為最重要的祭典。
本集主題: 魯凱族社會的特色為任務分工縝密的階級制度,融入婚姻、政治、宗教、祭祀與藝術各領域。 以百合花為「魯凱族族花」,文化核心價值以百合花的配飾權最富特色,具有表彰聖潔、膽識、勇氣與尊榮的意義,經濟生活以小米種植為主體,小米收穫祭為最重要的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