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悠久的傳統,小米作為主食,不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營養,更承載著信仰與精神意義,從開墾到收穫,每一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祭儀與歌謠,最知名的如布農族舉世聞名的「祈禱小米豐收歌」。
本集主題: 在傳統原住民社會中,小米從播種到收割,需舉行許多繁瑣的祭儀。 近代因漢人、日本人的影響,原住民逐漸放棄小米改種水稻,但小米在傳統歲時祭儀中的象徵意義仍保留下來,成為農業祭儀與宗教的核心,象徵家庭的財富,而小米酒,也仍是祭典儀式不可或缺之物。 台灣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根植於東亞地區的原生農業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本集主題: 目前有16族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認,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62萬多人(原民會2025年7月底統計資料),約佔臺灣人口的2.6%。在臺灣目前的人口分布中,各原住民族所佔比例相對較低,為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主要少數族群之一。
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的重要性體現在其作為台灣最古老的居民,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根源和獨一無二的寶藏,他們獨特的文化、語言、習俗和藝術工藝為台灣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多元性,他們也是台灣認識自身南島語族連結的重要橋樑,並在生態永續發展、文化觀光、族群平等和轉型正義等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本集主題: 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目前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16族,截至2021年11月,總原住民族人數為581,134人,約佔總人口數2%。
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族分布廣泛,以花東地區、西部山區以及達悟族居住的蘭嶼為主,並有向北部都會區集中的趨勢。 原住民族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其文化具有豐富的語言、祭典、工藝等,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資產,但面臨語言消亡和文化傳承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