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有一天抵達太陽所居之地。三名年輕勇士稍事休息,準備第二天趁機射殺太陽。第二天黎明,三勇士在山谷口等待太陽出現。太陽一出來,三人連忙射擊,並射中了其中一個太陽。
本集主題: 射日傳說圖 占卜鳥希利克圖 眺望臺圖紋(黥)面圖 搗小米圖 泰雅族織布圖 寒溪吊橋圖 櫻花鉤吻鮭圖:::射日傳說 : 射日傳說的故事廣泛流傳於泰雅族部落。相傳,太古時候,天上有兩個非常巨大的太陽。兩個太陽經常輪流出沒,沒有晝夜之分,有時兩個太陽還會一起出現。花草樹木相繼枯死,農作物無法生長,使族人生活陷入困境與危機。
本集主題: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台的德籍傭兵手繪平埔族追鹿,寫下「一個福爾摩沙人(德語:Ein Formosan)」。
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的起源,科學上認為他們是南島民族的一支,大約在8000年前開始遷徙至臺灣。
本集主題: 近年來的原住民運動中,除了「還我土地」,也包含「正名運動」,這顯示原住民在尋求族群認同與「泛原住民認同」的定位。
本集主題: 原住民的定位是歷史上的台灣主體民族,也是當今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集主題: 在「黃金歲月」時期,人類只需一粒小米就能煮成一鍋飯,甚至小米會自動走入穀倉。
本集主題: 許多族群的神話都提到小米最初是由神靈賜予,例如魯凱族傳說有婦人夢見神明,從此有了黑小米的種植。
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悠久的傳統,小米作為主食,不僅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營養,更承載著信仰與精神意義,從開墾到收穫,每一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祭儀與歌謠,最知名的如布農族舉世聞名的「祈禱小米豐收歌」。
本集主題: 在傳統原住民社會中,小米從播種到收割,需舉行許多繁瑣的祭儀。 近代因漢人、日本人的影響,原住民逐漸放棄小米改種水稻,但小米在傳統歲時祭儀中的象徵意義仍保留下來,成為農業祭儀與宗教的核心,象徵家庭的財富,而小米酒,也仍是祭典儀式不可或缺之物。 台灣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根植於東亞地區的原生農業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本集主題: 目前有16族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認,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62萬多人(原民會2025年7月底統計資料),約佔臺灣人口的2.6%。在臺灣目前的人口分布中,各原住民族所佔比例相對較低,為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主要少數族群之一。
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的重要性體現在其作為台灣最古老的居民,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根源和獨一無二的寶藏,他們獨特的文化、語言、習俗和藝術工藝為台灣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多元性,他們也是台灣認識自身南島語族連結的重要橋樑,並在生態永續發展、文化觀光、族群平等和轉型正義等方面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