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歌舞不僅限於祭典,在豐年祭、宴會、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都可見。 豐年祭的歌舞重要性: 豐年祭是阿美族歌舞文化的最高表現,祭典期間會連續歌舞,甚至通宵達旦。
本集主題: 阿美族的歌舞文化以歌謠與舞蹈的結合為特色,無論是在祭典、宴會或日常生活中都不可或缺。
本集主題: 感謝小米神對農作物的照顧,祈求豐收,並加強家族間的向心力與情感交流。 舉行時機: 每年小米收割後舉行,大約在7、8月。
本集主題: 戰祭是鄒族部落性的大型祭典,主要祭祀戰神和天神,並在男子會所(庫巴)舉行。 小米收穫祭則為家族性的祭儀,在小米收割後舉行,用來感謝小米神並強化家族凝聚力。
本集主題: 祭典反映了卑南族傳統上男性主導公共事務、女性主導家庭事務的性別分工,以及重視年齡階級的社會組織。
本集主題: 卑南族的祭典文化豐富,主要涵蓋了農耕與狩獵週期的歲時祭儀,包括在3月慶祝婦女辛勞的婦女除草完工祭,7月慶祝豐收的收穫祭/海祭,以及每年12月(現多改為元旦)最盛大的年祭。
本集主題: 賽夏族人受到存活下來的達隘人詛咒,因此年年舉辦祭典,弔念、安撫達隘靈魂,並祈求矮靈不再降禍給族人。
本集主題: 賽夏族的文化中,主要有祖靈信仰與矮靈信仰兩個大的類別。祖靈信仰與族人關係親近,影響族人生活運勢,矮靈信仰則與古老的歷史傳說有關。
本集主題: 隘寮群魯凱族分布北起大母母山,南至隘寮南溪,東臨霧頭山。行政區隸屬於屏東縣霧臺鄉隘寮北溪流域的霧臺村、佳暮村、大武村、吉露村與阿禮村,及隘寮南溪流域的好茶村。
本集主題: 魯凱族文化以其嚴密的社會階級制度聞名,以頭目、貴族、士(族)、平民劃分,並透過百合花飾、服飾圖騰、石板屋和傳統工藝(木雕、織布、編籃)來體現。
本集主題: 布農族男女傳統服飾 布農族的服裝,利用獸皮、麻布,以及外來的棉布作為衣服布料。
本集主題: 布農族文化以其豐富的祭儀(特別是與小米生產相關的祭典)、 八部合音(祈禱小米豐收歌)、以及獨特的父系社會結構和社會禁忌為主要特色。 布農族人依循月亮的盈缺來決定農事時間,並相信夢境具有預示吉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