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原住民文化中的美感底蘊是什麼,又如何成為一件件生活用品並融入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將自10月5日起陸續於臺北、高雄兩地舉辦「原來臺灣-臺灣原住民的有機生活美學」展,呈現參與設計師、創作者或工藝師轉化原住民美感元素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努力,並示範生活用品如何融入或應用在民眾的日常生活空間。
本集內容
前文建會自2008年開始推動「臺灣生活美學運動」,其中主題展計畫,透過公開徵選、評選計劃內容並給予補助之方式進行。史前館已於2011年展出之「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圍觀之旅」特展,著重於原住民刻板美學經驗的「破」,企圖以「形、色、紋、質」破解「菱形紋」此具代表性的美感元素。
今年(2012)的巡迴展,目標則設定為「立」,再塑「菱形紋」之美、聚焦與精進原住民日常且擅於使用的有機自然媒材,包括漂流木、石板、植物纖維(樹皮、竹、月桃)等,呈現一種溫暖、親近有觸感的生活美學;這些有機媒材更讓人聯想到慢活的生活態度與自然環境,碧海藍天、涼爽和風、清新空氣、悠閒步調與綠意盎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