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除了四大社之外,還有一些較小的社如大目降社、直加弄社、卓港社(卓猴社)、大傑顛社等,其中有一些社被視為四大社中某一社的屬社或分支。
本集主題: 西拉雅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主要分布於嘉南平原一帶,以母系社會、獨特的祭典文化和飲食習慣聞名。
本集主題: 二十世紀初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施「五年理番計畫」,強勢殖民各部落,並以「集團移住」政策勸誘位居深山的部落,往淺山地區遷移。
本集主題: 泰雅族社會盛行織布與紋面文化,族人遵守祖先訓示gaga,以祖靈祭為最重要的祭儀活動。近年,因為原住民意識崛起、文化復振運動興起,與原來在民族分類上劃歸泰雅族的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分別在民國93 年(2004)與民國97 年(2008)成為各自獨立的民族。
本集主題: 五年祭(maleveq)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之一,也是布曹爾群部落的盛事,代表著人神之間的盟約。
本集主題: 排灣族實行階級制度,分為頭目、貴族、士族和平民等階級,各階級享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
本集主題: kuba 似有一股無形莫之能禦的力量,能將族人的心緊緊凝聚,即使是現代,只要部落裡發生重大事件,頭目、氏族長老和勇士們均會齊聚 kuba,商討對策、解決問題。
本集主題: 鄒族舉行 mayasvi 祭儀的會所「kuba」,在祭儀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鄒族政治、宗教和社會運作的核心,獨特的建築形態和工法,由外而內處處展現出鄒族深厚且豐富的文化風華,更成為肩負起鄒族人維繫傳統部落倫理、社會結構規範和精神戰力的重要棟樑。
本集主題: 鄒族獵人認為,松樹是在野地生火的絶佳木柴,獵人會取一些松樹木片,放在獵袋裡作為火種,是就地生火的裝備。阿里山下方,鄒族人稱「Heesiana」,即「很多臺灣山蘋果的地方」,山蘋果也是野生動物的食物,因此這整片山林是傳統鄒族的好獵場。
本集主題: 鄒族有三大祭典:戰祭(Mayasvi)、播種祭和小米收穫祭。 戰祭是鄒族最重要的祭典之一,主要祭祀戰神,傳說中,戰祭的儀式是天神教導的。
本集主題: 為了讓來自不同地區的布農族鄉親齊聚一堂參加射耳祭,原住民族行政局特別準備交通車,讓參與的布農族族人更方便。
本集主題: 布農族非常重視歲時祭儀,認為這些祭典與祖靈和自然力量息息相關,透過祭典祈求生活順遂、狩獵豐收、家族平安。 此外,布農族的祭典也展現了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如傳統歌謠、服飾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