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布農族社會中,小米是父系繼嗣的象徵,hulan(種粟)絕不可與其他父系氏族的人共享,外人吃了會生病。
本集主題: 以在卓溪鄉卓清村的Isingkaunan家族的豬肉分享為例,分豬肉有著嚴謹的規定,如不小心觸犯禁忌,會被視為不禮貌的舉動,豬肉甚至有可能被對方退回。
本集主題: 鄒族(Tsou)居住於臺灣中部的玉山西南方,以嘉義縣阿里山鄉為中心,部分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往南則因遷徙而到達高雄市那瑪夏區。
本集主題: 泰雅族的禁忌主要分為狩獵、紋面、生育和生活等面向。狩獵前不能觸碰獵具、若做惡夢或有不祥預兆則取消狩獵、禁止捕獵幼獸或濫捕、以及不能獨自上山。
本集主題: 鄒族戰祭整個祭儀,包含了預備活動(smouyu'ho)、正典(mayasvi)、歌舞祭(pasu-mayasvi)、結束祭等4個流程,祭典開始前,準備工作相當繁瑣。男人要整理庫巴裡的聖物、整修屋頂,還要為通往獵區的道路除草,象徵狩獵順利凱旋。而婦女則要準備祭典所需祭品,釀酒、做糯米糕。
本集主題: 各族祭典也有不同禁忌,如鄒族的戰祭,在儀式過程中,嚴禁在場的人放屁與打噴嚏,因為鄒族認為這兩個生理反應在儀式中是對天神大大不敬,這會嚴重破壞了整場祭典,不可不慎!
本集主題: 蘭嶼位在黑潮暖流流經之處,到了春季,便會有成群的飛魚洄游至蘭嶼海域,在傳說故事裡,有一位飛魚神進到了蘭嶼人的夢境中,傳授他們如何捕捉飛魚,並以正確的方式烹飪飛魚,也因此造就了蘭嶼最廣為人知的「飛魚季」。
本集主題: 達悟族的禁忌主要涵蓋飛魚季、喪葬、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與禁忌。 飛魚季期間,遊客應遵守女性不得觸碰拼板舟和漁具的規定,並避免攜帶橘子、喧嘩、或擅自拍攝拼板舟。
本集主題: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太陽,當一個太陽下山時,另一個太陽就緊接著昇起,所以,當時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別,兩個太陽輪流出現個不停,有許多的嬰兒活活的被晒死了
本集主題: 有一天所有的百步蛇都爬到了這個婦女住的村落並攻 擊村子裡所有的人,結果除了外出工作及爬在香蕉的樹〔很滑〕或剌樁(sazu sukaz)一種長刺的樹上的人及一些被大人藏在小米倉的小孩倖免於難外,村 子裡的人大半都被咬死。
本集主題: 有位賽夏族人想出報覆的計劃,他在矮人們來參加祭儀途中,過河後會休息納涼的1棵山枇杷樹動手腳,將樹根內側砍斷但保留外觀的原狀。
本集主題: Pasta’ay,一般漢譯為矮靈祭,或稱為巴斯達隘祭,是賽夏族最重要的祭儀活動。整個祭儀帶有收獲祭的色彩,但祭儀起源傳說和內容皆與矮人Ta’ay有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