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民國50 年代(1960 年代)之後,阿美族人與其他族群的接觸與通婚越來越頻繁,傳統從妻居的婚姻方式漸漸調整為嫁娶婚姻,家業也由男子代替女性承接,成為偏父系的社會。
本集主題: 阿美族是典型的母系社會,女性在家族中占主導地位,家族事務多以女性為中心,家族產業的繼承也以女性為主。
本集主題: 原住民的祭典活動豐富多元,例如賽夏族的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阿美族的豐年祭、布農族的打耳祭等,這些祭典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意涵。
本集主題: 原住民的文化底蘊深厚且多元,體現在生活習慣、傳統技藝、祭儀文化、口傳文學、以及與自然環境的深刻連結等方面。 這些文化元素構成了原住民族群獨特的生命樣貌和文化認同。
本集主題: 阿美族的口傳文學中,也包含了許多關於祖先教誨、生活智慧、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教導。這些故事和教誨,是阿美族人世代相傳的重要文化資產。
本集主題: 阿美族有許多關於洪水的故事,其中一個版本是說,一對姐弟在洪水肆虐時,乘著大木臼漂流,最終在一片陸地上定居,繁衍後代。 這個故事與世界各地許多民族的洪水神話類似,都帶有「大洪水後人類重生」的意涵。
本集主題: 按居住環境與文化認同,分為東魯凱、西魯凱與下三社三群。三群之間語言、社會制度、文化表徵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其中下三社與東、西魯凱群的差異最大,甚至各部落語言的辭彙、腔調也有很大的差別。
本集主題: 魯凱族是貴族社會,創世神話也與貴族的地位和起源有關,例如,貴族頭人會被認為是太陽的後裔,或與百步蛇有特殊的連結。
本集主題: 部落的肇建、領袖的形成、家族的建立、社會習俗之遵行、社會制度的推廣、民族意識之建構等等,都能在神話傳說故事的敘述中找到相關的證據。即使敘述的是相當久遠的故事,連結到現實的情境,已經跟具體的歷史產生連結。
本集主題: 據說在遠古時期,太陽神降臨在考家包跟山(或稱卡加包根山)的山頂,生下了四顆蛋,分別由百步蛇保龍和青蛇麗萊孵化出貴族和平民的祖先,後來太陽神再次於同一個位置下凡生下兩顆蛋,那馬塔烏(男)和那馬宇得(女)便是從這兩顆蛋中出生的。
本集主題: 二十世紀初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政府在山腳設立隘勇線,防守太魯閣族與布農族,並要求鄰近的阿美族部落協助,日方強勢的作風導致阿美族人群起反抗
本集主題: 阿美族是原住民族群中人口最多的一族,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立霧溪以南的平原地區,包含臺灣東部的花蓮、臺東兩縣,以及屏東縣的恆春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