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絲竹漫遊圖片

絲竹漫遊

絲竹漫遊
主持人劉馬利
絲竹漫遊圖片
2024/01/07 (日)

本集主題

0107 絲竹漫遊—遇見名家 二胡名家-黃安源老師 & 黃晨達老師 用「虎父無犬子」來形容黃安源、黃晨達,絕對貼切,這兩位「黃大師」在國樂界早已有一席之地,尤其黃安源在八〇年代每次來臺演出都造成轟動,音樂會座無虛席,他年年推出專輯而張張經典,實為胡琴大師的同義詞。

本集內容

0107 絲竹漫遊—遇見名家 二胡名家-黃安源老師 & 黃晨達老師 黃安源,一個國樂界的重要關鍵字,胡琴大師的同義詞。曾於1983年應「新象文教基金會」的邀請,首次來臺參加國際藝術節,掀起一陣「黃安源捲起國樂風暴」;並且年年推出專輯而張張經典,1992年《黃安源與十二種胡琴》專緝獲臺灣《中時晚報》唱片評鑒大獎之「最佳演奏專輯獎」;1999年成為國際權威弦樂雜誌Strad封面人物,實乃揚名國際樂壇的一代胡琴宗師。 黃晨達,黃安源之長子,也是目前活躍於樂壇的胡琴演奏家,與父親經常合作演出。1997年加入新加坡華樂團,曾任新加坡華樂團高胡副首席逾十年。現任南洋藝術學院華樂系主任。 用「虎父無犬子」來形容黃安源、黃晨達,絕對貼切,這兩位「黃大師」在國樂界早已有一席之地,尤其黃安源在八〇年代每次來臺演出都造成轟動,音樂會座無虛席,他年年推出專輯而張張經典,實為胡琴大師的同義詞。 這場音樂會是由黃晨達所策劃安排的。黃晨達回憶到去年與時任北市國團長陳鄭港在新加坡相談甚歡。「覺得應該給父親在臺灣的觀眾一個完美的句號,於是就促成了這場演出。」而黃安源雖然覺得這場演出很有負擔,畢竟有好幾年都沒有舉行過專場音樂會。黃安源談起這場演出的促成:「黃晨達一直鼓勵我,他可能怕我退休的生活會有點乏味,也想透過演出多拉拉曲子,可以避免老年時代的風險吧! 所以我也答應演出了…」 談起黃安源與北市國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83年,可謂好事多磨,由於當時的政府氛圍甚為敏感,黃安源以香港中樂團團長兼樂團首席的身份,在「新象」創辦人許博允的邀請下,安排與北市國合作演出兩首梆胡獨奏《花梆子》和《探情郎》,可惜最後竟然在演出的前夕發生意想不到的狀況,黃安源仍記憶猶新。「我跟北市國都已經排練完了,但就在演出的前一天,許博允通知我演出的曲目都是『匪曲』,要改曲目,否則不能演出,說是警備司令部命令,我當時很緊張,我們就趕緊張羅改曲目或曲名的事,沒想到更糟的是,當天晚上北市國給我來個電話,說很抱歉,他們也不能上場跟我一起演出了…」 結果本來應該要與北市國的合作,就這樣胎死腹中。那次黃晨達也跟著父親來臺,正準備要演出《賽馬》,結果也是被迫換曲。「當時黃晨達才8歲,他那時也只能拉《賽馬》,結果又被認定為『匪曲』,其他像是《江河水》也是『匪曲』,也不行。黃晨達等於算是白去了一趟,就在這裡玩耍了幾天…」 黃安源與黃晨達之後跟北市國有好幾次的合作,其中一次還演出了《梁祝》雙胡協奏曲。「那次我跟閔惠芬還一起受邀擔任國際二胡大賽的評委,之後也跟得獎者一起演出,終於能在解嚴之後演出《梁祝》雙胡協奏曲。」 談到與瞿春泉的合作,黃安源倍感榮幸。「我與瞿老師之前就多次合作,在他的指揮下演奏,我深感榮幸,也非常感激,因為瞿老師是指揮胡琴協奏曲,他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因為他不僅指揮經驗豐富,更主要的是,他也是二胡好手,而且還錄過一張唱片。」

本集曲目 1. 江河水 2. 賽馬 3. 二泉映月 4. 牧羊姑娘 5. 梁祝雙胡協奏曲

絲竹漫遊
2024/05/05 (日) 22:00

受邀來賓: 李庭耀

本集主題: 0505 【絲竹漫遊-遇見名家】揚琴名家-李庭耀老師李庭耀老師,自幼隨葉恆峯學習揚琴,1978年自上海移居香港後,獲選「香港精英」每年代表香港巡迴海外數十國,並先後加入香港政府音統處導師及香港中樂團1。1985年應聘移居台灣,任教文化大學、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學院等校,1989年獲南非國際才藝大賽職業組冠軍,並先後加入中廣、台北絲竹樂團、蘇文慶室內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首次將大揚琴演奏法傳入台灣地區,並研究成功403型止音揚琴。多年來,對於揚琴演奏、作育英才、樂團指揮不遺餘力,成果有目共睹。本集節目特別感謝三位嘉賓陳慧君老師、陳思伃老師、林心蘋老師擔任李老師的嘉賓,真的很暖心啊!【晚安,音樂故事館】李庭耀老師講故事 (大約3~5分鐘)聽眾朋友,揚琴是一種充滿魅力的擊弦樂器,它的故事始於歐洲,卻在中國開出了繽紛的花朵。它的音色如同清泉流淌,如同鳥語婉轉,被人們稱為「東方鋼琴」。揚琴的結構主要包括音框、弦、琴竹。音框通常由木頭製成,弦則由鋼或銅製成。演奏者使用琴竹敲擊弦來產生聲音,並可以通過改變擊弦的力度和位置來控制力度和音色。揚琴的曲目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中國民樂,也有現代的創新作品。它的音樂風格獨特,既能表現出深沉濃郁的情感,也能展現出輕快活潑的氣氛。

絲竹漫遊
2024/04/21 (日) 22:00

受邀來賓: 李庭耀、陳照延、瞿春泉、黃安源、鄭立彬、黃晨達、閻惠昌

本集主題: 0421 【絲竹漫遊】合奏之樂地久天長本集節目眾星雲集,精彩萬分,分享合奏之樂地久天長。從小型絲竹樂,到西方的室內樂,原先都是自娛娛人、以樂會友的性質,之後再因應不同的需要,如灌錄唱片或舉辦音樂會,也讓原本的樂師漸趨職業化,甚至在一首樂曲裡會出現中西混編,華洋共融的現象。而《絲竹漫遊》節目也呼應了中西混編,華洋共融的精神,以傳統絲竹樂為本位的同心圓擴散歷史觀與國際觀,不斷的漫延開來,猶如一幅橫越太平洋、漸層色彩多聯畫(polyptych),包括了傳統絲竹樂、中西融合的廣東音樂、交響化的國樂、西洋樂器的室內樂。 本集來賓1. 李庭耀: 揚琴名家,談到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揚琴用彈輪技法,讓聽覺更為豐富。2. 陳照延: 竹韻小集行政總監、音樂文化工作者,談到廣東音樂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也是香港人的精神向度,從五架頭與精神音樂,每位樂師都會好幾種樂器3. 瞿春泉: 指揮家、作曲家、上海民族管弦樂團 4. 黃安源: 胡琴名家,談到國樂團編制的擴增5. 鄭立彬: 指揮家、前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談到國樂交響化6. 黃晨達: 胡琴名家,現任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華樂系主任,談到國樂西化 7. 閻惠昌: 指揮家、作曲家,談到記譜法西化,也會影響創作與演出的結果8. Midori Goto: 日本小提琴名家 本集曲目1. 歡樂歌2. 丘鶴儔《娛樂昇平》3. 瞿春泉《江南好》4. 華彥均《二泉映月》5. 楊春林《絲竹新韻》6. 黃海懷《賽馬》7. 林樂培《昆蟲世界》8. Camille Saint-Seans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1 in d minor, op.75, movement 29. 陳鋼、何占豪《梁祝》二胡協奏曲小單元【Let’s listen to and enjoy】symphonization of Sizhu本單元是特別針對對於國樂有興趣的外籍人士,希望能用英文,將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部份資訊為大家在重點式的描述,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國樂。The symphonization of Chinese music has sparked intense debates within the music community. This concept, born out of our profound respect for traditional music and our quest for musical innovation, seeks to blen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with Western symphony. The goal is to carve out a larger space for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music on the global stage.

絲竹漫遊
2024/04/14 (日) 22:00

受邀來賓: 田文光、田文龍、呂雪鳳、瞿春泉、王櫻芬、蘇凡凌、林心蘋、朱雲嵩、吳蠻

本集主題: 0414 【絲竹漫遊-焦點後臺】傳統戲曲俗諺有「三分前場,七分後場」之語,意味著後場音樂對戲劇演出具有重要地位。本集是以焦點觀察的方式來進行,從傳統戲曲的文武場、音樂設計,到電影配樂,雖然形式不同,但其實他們有著一些共同點,都是為了配合畫面、情節、角色、氣氛等而創作或選擇的音樂,起到烘托和加強的作用。本集節目相當精彩,眾星雲集,為您邀請到十位重量級的來賓,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是執牛耳的,都是一段段很珍貴的錄音,音樂在戲劇或是影像的展現,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環環相扣的。十位來賓:1. 田文光: 以「西路戲」為例,排場可能是其中最單純的,出陣、登場就要非常留意演員的一舉一動、腔調等等可變因子。2. 田文龍: 談傳統戲曲文武場的特質,頭手弦是文場的靈魂,北鼓則是主導武場。3. 呂雪鳳: 歌仔戲的展演形式也要與時俱進,除了傳統的「四大件」之外,國樂團用音樂會形式的呈現,是一種很精緻的展演方式。4. 瞿春泉: 如同很多國樂作曲家早年也曾參與過文武場的伴奏工作,都深諳戲曲音樂,因此很多國樂作品注入戲曲元素。 5. 王櫻芬: 新歌仔戲是為唱片錄製而產生的,因此他們是用西式管弦樂隊伴奏,純純與愛愛原本都是歌仔戲演員,之後因有唱片產業推進,她們才開始成為流行歌手。6. 蘇凡凌: 作品《粉墨登場》用西洋管弦樂團來表現文武場,描摹臺上的風光,臺下的落寞。7. 林心蘋: 做為國樂劇場《馬偕情書》的音樂設計,需要考慮到所有演員的舞台動作與場景調度,NCO的團員身兼演員,在在都是挑戰。8. 朱雲嵩: 為民族舞劇《七夕雨》重新配器的挑戰,與其糾結在經典作品再現的挑戰性和爭議性中,不如找出自己所能為這部作品、甚至為國樂的發展與傳承做出貢獻的位置與方式,而後盡力去完成它,反倒應該會是一個更加正面積極的作法。9. 吳蠻: 為動畫片《龍貓家族3》用琵琶配樂,與傳統的演奏的思維非常不同,必須配合畫面。10. Alan Menken: 在迪士尼動畫配樂大師,在電影中使用多元文化,用音樂創造一個未知的世界,在《小美人魚》使用加勒比海的節奏,在《阿拉丁》使用中東風格來增添異國色彩,在《大力士》則是使用福音音樂帶領我們進入古希臘的世界,這些作品中每一位角色都有鮮明的風格,可盡情發揮,賦予他們獨特的聲音。本集曲目1. 瞿春泉《絕谷探道》2. 蘇凡凌《粉墨登場》3. 林心蘋《最後的住家》4. 鄭思森《七夕雨》第一幕、第一景5. 鄭思森《評劇小調》6. Alan Menken: Kiss the girls7. 李慧《霸王別姬》【Let’s listen to and enjoy】(全英語呈現,希望能讓更多外籍人士瞭解絲竹樂)Dear Listeners, From the civil and military scenes of traditional operas and music design, to film soundtracks, these forms, while different, share common elements.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