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沔《瀟湘水雲》(琴曲) 2 馬水龍《尋》(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3 劉新誠曲、陳煒智詞《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山水知音〉 (柳宗元)
本集主題: 20251102 絲竹漫遊 樂讀琴曲音樂中有文學性,文學裡有韻律感。本集《絲竹漫遊》以〈樂讀琴曲〉為題,邀您走入古琴的詩性世界,細聽琴音中的文學意涵與歷史回響。節目分為兩大段落,首先是本節目最受歡迎的【晚安,音樂故事館】,講述蔡邕的「焦尾琴」,追溯古琴的身世與象徵意涵。焦尾之名,源自火燒琴尾的傳說,象徵文人風骨與琴道精神,也為後世琴人立下典範。古琴不僅是樂器,更是承載儒道思想、寄託情志的文化符號。
本集主題: 20251026 【絲竹漫遊】 樂讀明代4音樂中有文學性,文學中有韻律感本集節目分為兩大部份: 首先是【晚安,音樂故事館】明代文人謝榛與賈姬的故事,展開一場文人與音樂的對話。謝榛主張詩以才情為本,格律為輔,他的詩句風月無邊,最後在趙康王朱厚煜的媒合下,娶了琵琶才女賈姬。此外,也介紹六首明代相關樂曲——從編鐘演奏的〈竹枝詞〉,到古琴名作〈瀟湘水雲〉、〈漁樵問答〉與〈平沙落雁〉,再到潮州箏版本的〈平沙落雁〉,以及江文也改編的合唱版本。本集曲目1. 竹枝詞 (編鐘)原為唐代民歌體詩,描寫巴蜀風情與民間生活2. 瀟湘水雲 (古琴) 此曲描繪瀟湘二水交匯處的雲水迷濛之景,源自宋代琴人郭楚望所作,意境幽遠3. 漁樵問答 (古琴) 描繪漁夫與樵夫在山水間閒談人生4. 平沙落雁 (古琴) 描寫秋日黃昏,大雁歸棲於平沙之景,象徵文人歸隱與心靈安頓5. 平沙落雁 (潮州箏)6. 江文也: 平沙落雁 (合唱) 本集【晚安,音樂故事館】,感謝艾爾森飾演趙康王朱厚煜,雷恩飾演謝榛,小宛飾演賈姬
本集主題: 20251019 絲竹漫遊 樂讀明代《神奇秘譜》《神奇秘譜》這部由朱權編纂於1425年的古琴譜集,不僅是中國音樂史上最早的刻印琴譜,更是一部凝聚文人哲思與自然意象的聲音文獻。本集選曲橫跨古琴、簫與民族管弦,從《秋鴻》的高士之志,到《梅花三弄》的物象寄情;從《莊周夢蝶》的物我兩忘,到趙季平《莊周夢》的幻境交錯——四首作品如同四道聲音的門扉,引領我們進入明代文人的精神宇宙。沈宜修,被譽為「明代李清照」,她的詩句如同琴音般內斂、清澈,映照出文人女性在明代文化中的靈性光芒。本集曲目1. 秋鴻(古琴) 2. 梅花三弄(簫、古琴)3. 莊周夢蝶 (古琴)4. 趙季平: 莊周夢 (大提琴獨奏與國樂團)【Let’s listen to and enjoy】This episode explores the poetic resonance of Shenqi Mipu, the earliest printed collection of guqin scores, compiled by Prince Zhu Quan in 1425. Through four evocative pieces—Autumn Wild Geese, Three Variations on Plum Blossoms, Zhuangzi Dreams of a Butterfly, and Zhao Jiping’s Zhuangzi’s Dream《秋雁》、《梅花三弄》、《莊子夢蝶》和趙季平的《莊子夢》—we trace ideals of transcendence, duality, and nature’s quiet strength. We also reflect on Shen Yixiu, Ming dynasty poet and mother of the famed Ye family sisters, whose refined sensibility echoes the guqin’s introspective spirit. Together, music and poetry reveal a world where sound becomes thought, and thought becomes flight.本集【晚安,音樂故事館】,感謝小宛飾演沈宜修,雷恩飾演葉紹袁。
本集主題: 明代音樂的核心特性,首先體現在古琴譜的編纂系統化與文人化。朱權《神奇秘譜》、蒋克謙《琴書大全》等,不僅保存曲譜,更融入琴論與哲思,形成「琴譜即文學」的風格。其次,唐宋遺音的整理與復興,展現明代文人對「古音正傳」的重視,透過編訂與刊布,延續古代音樂精神。第三,藩王文化如朱權、朱厚爝等親自編撰琴譜,推動琴樂官刻與流傳,使宮廷與文人琴風交融。最後,審美思想的轉變,從「載彈載詠」到「博大和平」,琴人將音樂視為修身養性、抒情達志的載體,琴譜不再只是技法記錄,更是哲學與情感的容器。
本集主題: 20251005【絲竹漫遊】樂讀明代——從豹房到琴譜巡禮音樂裡有文學性,文學中有韻律感。音樂是文學的延伸,是文人的筆墨,也是時代的回音,但如果濫用的話,就會淪為是權力的工具。 本集節目分為兩大部份。首先,在最受大家歡迎的【晚安,音樂故事館】中,邀請您窺探明武宗朱厚照的世界。他偏愛奇技淫巧,不拘禮法,甚至在宮中設立「豹房」——一處融合娛樂、實驗與軍事的私人空間。在這樣的氛圍中,音樂成為權力的延伸與感官的工具,甚至引發樂工干政的歷史爭議。透過戲劇化的演繹,我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權力的關係。
本集主題: 20250928 【絲竹漫遊】教師節特別節目:聽琴問道,樂讀孔子在這個感念師恩的日子裡,《絲竹漫遊》邀請您以音樂為橋,走入孔子與師襄子的琴音世界,向所有教誨我們、啟發我們的師者致敬。春秋時期,孔子向琴師師襄子習琴,從技藝到精神,從音色到人格,展現出「教」不只是傳授,更是引導。當孔子能以琴音表達「志、道、言、德」,師襄子才讚歎:「夫子之志可與言音矣!」這段對話不只是古代音樂教育的典範,更是師道精神的深刻寫照。孔子認為音樂是天地之和,是修身養性的途徑。他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將音樂視為人格養成的終點。今晚,我們將聆聽三首古琴名曲:《幽蘭》、《獲麟操》、《泣顏回》,在音符間感受孔子對理想、仁愛與師徒情誼的深沉思索。
本集主題: 20250921 【絲竹漫遊】Islands in Between--世界和平日特別節目本集節目串聯歷史、文學與藝文展演,展現和平的多重面貌與深遠意義。聯合國於2001年通過決議,將每年9月21日定為「國際和平日」,呼籲全球在此日停火、實踐非暴力,這不僅是一項政治倡議,更是一種人類共同的願望與承諾。因此本集節目為「世界和平日」特別節目。節目分為兩大部份: 一是【晚安,音樂故事館】講述《是文青,更是一位憤青——少年辛棄疾的故事》。帶領聽眾回到南宋時期,認識年輕時的辛棄疾。他不僅是詞壇巨擘,更是一位滿懷家國情懷的青年,劇中重現他從書卷走向戰場的歷程,展現詞作中不只是風花雪月,更有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與吶喊。引用辛棄疾的名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中「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道出歷史的滄桑,也呼應和平日的深意——在歷史長河中,和平是最珍貴的追求。二是Islands in Between,講述金門、馬祖、澎湖特殊的地緣政治,是和平的關鍵,其實文化交流才是最柔性的和平訴求。這三座曾是冷戰前線的島嶼,如今轉化為和平象徵。專訪金門國樂團藝術總監黃光佑、馬祖戲劇團團長李翠雲、北角星戲劇團總幹事陳碧雲、青年指揮家張揚,以藝術為土壤,傾聽海的另一端的美麗與哀愁。
本集主題: 20250914 【絲竹漫遊】絲竹文學地景系列—樂讀陸游音樂有文學性,文學有韻律感,《絲竹漫遊》本集邀您一同穿越宋代,走進陸游的詩詞世界,聆聽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與文人心境。節目分為以下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陸游與唐婉的故事第二部份:詞牌《釵頭鳳》的情感節奏第三部份:古琴的減字譜與文人美學
本集主題: 20250907 【絲竹漫遊】 絲竹文學地景: 樂讀宋代之4音樂中有文學性,文學中有韻律感。邀請您一起聆聽「絲竹文學地景」。本集節目邀請您再次穿越千年,走進宋代的琴音世界。從朱文濟與宋太宗之間的音樂辯證,到《風入松》在古琴與北管中的雙重詮釋,再到文人雅士心中的琴曲瑰寶——我們將以音樂為路徑,探索宋代文化的深度與靈魂。節目分為三大段落: ⚔️ 首段〈九弦之辯〉,由艾爾森飾演朱文濟,雷恩飾演宋太宗,秦浩老師飾演宰相趙普,重現一場君臣之間的音樂角力,辯證忠義與權謀。 🌲 第二段聚焦〈風入松〉,比較古琴與北管在同名曲牌下的風格差異,展現台灣音樂文化的多元性與語境深度。 🎶 最後一段則帶您品味《鳳翔千仞》《梅花三弄》《廣陵散》等宋代古琴名曲,感受文人精神與音樂哲思的交融。古琴不只是樂器,更是哲學的載體。在宋代,它是修身養性的工具,是詩書畫之外的靈性聲音。今晚,讓我們在泛音與吟猱之間,聆聽風過松林的清幽、鳳凰高翔的壯麗,以及聶政刺王的悲壯。
本集主題: 20250831 【絲竹漫遊】樂讀宋代-那段歌舞昇平的日子在這一集《有緣千里》中,我們將穿越回宋代,聆聽一段歌舞昇平的文化記憶。從五代十國的混亂中復興,宋朝以禮樂制度重建秩序,太祖趙匡胤恢復「太常署」「鼓吹署」,太宗趙光義更親自創作逾四百首樂曲,展現文治與音樂的深度結合。
本集主題: 20250824 【絲竹漫遊】 《聲聲慢》、《醉花陰》本集《絲竹漫遊》邀您走入宋詞的音樂世界,探索文學與音樂如何在古代交織成一體。宋代詞作不僅是詩意的抒發,更是為旋律而生的音樂文學。每一首詞皆依詞牌格式填寫,詞牌即代表特定曲調與節奏,詞人需依音律填詞,形成「先聲後詞」的創作方式,展現詞與樂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