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20250824 【絲竹漫遊】 《聲聲慢》、《醉花陰》本集《絲竹漫遊》邀您走入宋詞的音樂世界,探索文學與音樂如何在古代交織成一體。宋代詞作不僅是詩意的抒發,更是為旋律而生的音樂文學。每一首詞皆依詞牌格式填寫,詞牌即代表特定曲調與節奏,詞人需依音律填詞,形成「先聲後詞」的創作方式,展現詞與樂的密切關係。
本集主題: 20251807 絲竹漫遊 樂讀宋代,從李宗諤到《水龍吟》本集內容包含兩大主題:一是【晚安,音樂故事館】北宋進士李宗諤的故事,二是《水龍吟〉在歷代文人與音樂家筆下的多重演繹。透過文獻、詞作與音樂作品的交織,我們將走入宋代音樂文學的深層脈絡,並見證其在現代舞台上的再生。
本集主題: 20250803【絲竹漫遊】 樂讀白石道人-姜夔之3在南宋的清雅風骨中,有一位文人以詞寄情、以曲傳韻、以書寫神——他是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本集《絲竹漫遊》將帶您踏入他的藝術宇宙,聆聽詞中梅影、曲中江聲、書中風神。
本集主題: 20250727【絲竹漫遊-絲竹文學地景系列】閱讀白石道人之2本集節目將再次走入宋代詞人姜夔,號「白石道人」的音樂世界,在琴聲與合奏交錯之中,聆聽一位文人如何以詩詞入樂,用旋律寄託家國情懷與人生悲喜。回想先前在「閱讀唐詩」的系列中,唐代的大曲(如《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陣樂》)講究音樂結構宏大、節奏繁複,常與宮廷儀式、盛宴場景搭配,展現出盛唐的壯麗氣派。那是一種群體感官的饗宴。
本集主題: 20250720 【絲竹漫遊-絲竹文學地景系列】樂讀白石道人之1音樂有文學性,文學有韻律感將走入南宋詞人姜夔的音樂世界,探索他筆下詞曲合一的精妙創作。姜夔(1155–1221),字尧章,號白石道人,雖一生未仕、漂泊江湖,卻以高潔品格與音樂才情,成就詞壇不朽之名。他不僅創作詞作如《暗香》《疏影》《揚州慢》等經典,更親譜旋律,成就《白石道人歌曲》這部詞樂合璧的罕見文獻。
本集主題: 20250713【絲竹漫遊|樂讀神話】 本集《絲竹漫遊》邀您走進神話的音樂時空,聆聽古老傳說如何透過絲竹再生於當代舞台。神話不只是文字記載的想像,更是文化情感的記憶容器。今晚三首作品,以樂為筆,描繪中華文化的燦爛信仰與精神視野。郭靖沐《山膏》取材自《山海經》,以琵琶描繪神獸「山膏」在火脈中燃燒自身以平衡天地的壯烈之姿,樂音如烈焰般流動,訴說自然之力與犧牲之美。王正平《天龍引》則以佛經中的「天龍八部」為靈感,描繪天神帝釋天前的禮樂盛景,樂曲莊嚴神秘,融入佛教神話與武俠想像,展現天界的絕世氣魄。最後由張朝《天地歌》作結,以琵琶與國樂訴說愛與信仰的詩性哲思,融合召樹屯與婉娜、沈從文《邊城》的人物精神,在音樂中構築一部不言而喻的神話長詩。從山林之火、天界之舞,到人間柔情,本集節目帶您探索神話的音樂形體——在琴音與故事中,重構那超越時空的信仰與美。
本集主題: 20250706【絲竹文學地景|閱讀兩宋・聽見蘇軾】本集《絲竹漫遊》將帶領聽眾穿越千年詞境,在國樂與詩意交織之中,聆聽北宋文豪蘇軾的生命之聲。從〈水調歌頭〉的明月與離愁,到〈定風波〉的煙雨人生,再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那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段段詞語化為旋律,讓宋代的心緒在今日重現。
本集主題: 20250629【絲竹漫遊】本集節目進一步深入江南絲竹的音樂架構與地方色彩。曲目含《三六(梅花三弄)》《行街》《紫竹調》《咏南》《絲竹新韻》與蘇南十番鼓等。特別介紹《行街》的街頭演奏形式,與《三六》經顧冠仁編曲後的彈撥樂合奏,呈現江南音樂在不同演奏場景中的適應性與即興發揮。兩週播出以水鄉、茶館、庭院為場景,設計情境敘事與曲目選播並重。節目不僅傳遞江南絲竹音樂之美,更呼應文化保護、器物流通與文人精之延續,達成音樂與文化的深度交會與情感共鳴。晚間單元《工欲善其事,必先愛其器》三聯作第三集則保險議題
本集主題: 20250622【絲竹漫遊】六月下旬,《有緣千里.話音樂》連續兩週專題聚焦「江南絲竹」,以《絲竹漫遊》為名,展開一場水鄉音樂的靜雅之旅。節目由主持人劉馬利帶領聽眾,從文化地景、音樂結構、曲目演奏到民間故事,全方位探索江南絲竹的詩性美學與歷史脈絡。節目開場以《老六板》為母曲脈絡,介紹江南八大名曲中的《中花六板》《歡樂歌》等曲,解析其源自《老六板》的變奏技法:「放慢加花」。節目並播出古箏作品《凡忘工》與聶耳《金蛇狂舞》的對照,呈現民間音樂向現代創作的延續與轉化。瞿春泉的《江南好》、琵琶演奏《陽春白雪》,皆展現江南音樂婉轉細膩、富有畫面感的特質。中段節目特別設計了「絲竹漫遊」敘事篇章,藉一位少女「小舟」初識茶館絲竹音樂的故事,呈現民間習藝與江南音樂的傳承之情。故事強調「音樂不是為了完美,而是為了讓人想停下來聽」,突顯江南絲竹的情感層次。晚間單元《工欲善其事,必先愛其器》三聯作第二集則聚焦「帶著八音去旅行」,剖析樂器托運風險與消費爭議,連結音樂巡演、文創物流與消費者權益。兩週播出以水鄉、茶館、庭院為場景,設計情境敘事與曲目選播並重。節目不僅傳遞江南絲竹音樂之美,更呼應文化保護、器物流通與文人精神之延續,達成音樂與文化的深度交會與情感共鳴。
本集主題: 古琴在明代仍是文人相當重要的樂器,不少文人士大夫提倡琴學,經常將古代傳承下來的琴曲,以及民間上在流傳的曲目,有系統的編纂成冊,並從理解、欣賞的角度,對每一首樂曲進行解釋與說明。如明洪熙年間朱權所編輯的琴譜《神奇秘譜》三卷,是現存年代最早的重要曲譜集。工欲善其事,必先愛其器「三聯作」——文創產業視角下的樂器保險與托運 II:帶著八音去旅行,安心抵達行不行?托運樂器潛在風險(6月22日)
本集主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愛其器「三聯作」——文創產業視角下的樂器保險與托運 第一集(6月15日)——關關難過關關過,讓「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以下簡稱CITES)保護您的權益。國際巡演時,樂器材質受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限制,不論是珍稀木材還是動物製品,都可能影響流通,音樂家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