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來賓: 潘一如
本集內容: 邀訪執業的景觀設計師潘一如,談談她眼中的臺北市,並分享二個案例。 景觀設計通常被放在建築之後,新的觀念則相反,建築其實是景觀設計的一環。想從事景觀設計?除了美感,還要有3D眼光,不同高度有不同景觀,世界是立體存在。 寶藏巖歷史斷面景觀設計,將半山腰的房子與河岸連結起來,加上民眾參與的燈光設計,得到不少獎項肯定。而在大安森林公園裡利用生態工法復育出螢火蟲,更是絕佳典範。
受邀來賓: 林芬郁
本集內容: 邀訪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林芬郁老師。 在1932年的一張臺北市區計劃圖上,可以看到17個公園預定地,這可說是臺北市公園的基底。我們將分成4集,看看這些公園的演變。 本集先揭櫫公園的歷史意義,並介紹充滿政治教化意味的臺北新公園。 公園是新時代的產物,既是都市中的綠地,也象徵人民的權利。但公園長成什麼模樣還是由執政者決定。所以在二二八紀念公園有清代、日式、歐式、中式建築,見證權力的轉變。
受邀來賓: 高寯
本集內容: 邀訪台北市立動物園視導高寯。 高寯小時候在圓山動物園被大象噴了一鼻子水,不但沒嚇到他,後來還進到動物園工作。 臺北市立動物園從圓山搬到木柵,不僅是空間增大,更顯示我們對待動物的觀念與做法有新的提升。為什麼不能餵食動物?以前的動物表演現在則有新的意義。當動物園不再從野外捕捉動物了,那麼園裡的動物要從何而來呢?
本集內容: 邀訪師範大學林芬郁助理教授介紹圓山周邊的5個公園預定地。 日本人在圓山上建造了等級最高的臺灣神社,為了確保神社的景觀神聖性,於是把山下一連規劃了5個公園。公一公園就是現在的圓山花博園區,也是當時台灣最早的一座公園。公二公園則是美軍協防臺灣時的指揮部所在。 經過歷史翻騰,最終它們都回到公園的樣貌,為臺北市民提供美好的休閒空間。
受邀來賓: 阮慶岳
本集內容: 邀訪作家暨建築評論家阮慶岳老師。 民生社區是國內第一個以美式國際標準興建的大型社區,其先進的規劃,如汙水接管、管線地下化、社區汙水處理廠、按照容積率興建、舒適的人行道等,在當時都是開創先河的做法。而其馬路與建築尺度宜人,綠樹成蔭,完善的設施,即使已經過了50年,也沒有捷運經過,當地房價依然攀高不墜。 不過,沒有電梯、停車位不足,還是考驗著這個充滿藝文氣息的社區。阮慶岳老師以其第一代住戶的身份,分享他眼中的民生社區。
受邀來賓: 鄭勝吉
本集內容: 邀訪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鄭勝吉老師一起走讀信義區。 提到信義區,大家立刻聯想到摩天大樓與百貨商場,但這裡曾經是非常純樸的農村風光,及至聯勤四四兵工廠的進駐,讓這裡帶著些軍事氣息。我們從一條幾乎消失地面的無名野溪開始,沿著150巷往象山走去,踏查信義區的人文歷史。
本集內容: 邀訪師範大學林芬郁助理教授介紹臺北市市區內的四個公園。 植物園最早是臺北苗圃,供應市區樹苗的地方,日治時期其實很熱鬧,除學術研究外,,還辦理許多活動,甚至還有馬場。 艋舺公園是第一個常民要求而規畫的公園,是填平龍山寺前的水池改建而成,一直都有攤販聚集的問題,綠樹不多,是個勉強存在的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在日治時期沒有開發,所以戰後被許許多多單位與民眾據為棲身之所,高達一千多戶,能有現在的綠地當好好珍惜。 川端公園在日治時期是由民眾興建的運動場域,戰後堤防內被挪為他用,僅剩堤防外的河濱公園。
受邀來賓: 吳孟玲
本集內容: 邀訪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博士談城市裡的樹民朋友 城市裡的綠樹不但有美化市容,淨化空氣之效,也有調節氣候,扮演生態綠島的作用, 但是每當有大型開發工程,第一個倒楣的往往是這些沒有聲音的樹民朋友們。 城市裡該種什麼樣的樹?它們在都市裡的生存有哪些挑戰?都市可不可以變成一座森林? 讓專業的來!聽聽吳博士怎麼說!
本集內容: 邀訪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鄭勝吉老師一起走讀信義區。 永春埤從灌溉、淤積、營區到濕地公園,是一塊隨都是發展而演變的綠地。 窄窄而彎曲的虎林街,從水圳、社區、到街邊市場,是一條隨著市民成長的生活道路 熱鬧的五分埔商圈則見證外地移民努力打拼的結果。
本集內容: 邀訪師範大學林芬郁助理教授 介紹了台北市區內多個公園的歷史及演變後,這次聊聊從公園延伸而出的相關議題。 例如公園道,綠色縉紳化,防災公園和公園內的建築比例等等。 公園不只是公園,保留公園運用的彈性,才是市民之福。
受邀來賓: 耿美惠
本集內容: 邀訪境觀設計主持人耿美惠景觀設計師 成就了華山大草原遊戲場和青年公園遊戲場的耿美惠景觀師說,自己小時候害怕上體育課,而這一切都是從當了媽媽開始。 讓孩子參與遊戲場的設計,景觀的專業背景整合各個面向的需要,讓每一個遊戲場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別以為爬高跳低只是消耗體力,其實也訓練手眼協調和與他人互動的能力。 快樂玩,快樂長大,祝每個人兒童節快樂!
受邀來賓: 邱銘源
本集內容: 邀訪生態紀錄片導演邱銘源 濱江街180巷是有名的飛機巷,看飛機起降,拍攝鐵鳥英姿,甚至情侶約會,近距離感受飛機巨響的魅力,讓這裡人車絡繹不絕。 這裡也是飛機降落前的第一眼台北印象之地,卻有著滿滿的鐵皮違建及垃圾, 禁止無法收效,拆遷引起抗議,畢竟這裡是少數的絕佳地點。 且聽資深航空迷邱銘源的心聲,看看日本厚木機場的做法, 或許可以讓這塊荒地變成人人喜愛的綠地,更是歡迎到港旅客的美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