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有緣千里.話音樂

主持人劉馬利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2025/04/12 (六)

本集主題

20250412 【有緣千里˙話音樂】悲憫與虔誠之聲-聖母悼歌之2 本集會從晚期巴洛克出發,到古典時期,我個人偏愛Pergolesi的作品,音樂的處理相當細膩。心想:英年早逝的他,倘若上帝多給他五年的時間,或許古典時期的曙光會更加亮麗。

本集內容

20250412 【有緣千里˙話音樂】悲憫與虔誠之聲-聖母悼歌之2 每一段有緣千里的旅程,背後總一個勇敢的故事,更有無數個精彩的傳奇,以及虔誠的感動。這些精彩傳奇與虔誠的感動。 四月份延續三月「女性之月」的【聽見繆斯】系列,分享60首《聖母悼歌》(Stabat Mater),並探索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匯。《聖母悼歌》這首中世紀拉丁祈禱詩,憑藉聖母瑪利亞面對耶穌受難的深沉悲憫,觸發無數作曲家創作多元音樂版本。從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每段旋律都賦予這首聖詩不一樣的情感色彩與宗教深度,也能讓作曲家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本集會從晚期巴洛克出發,到古典時期,我個人偏愛Pergolesi的作品,音樂的處理相當細膩。心想:英年早逝的他,倘若上帝多給他五年的時間,或許古典時期的曙光會更加亮麗。 本集曲目 1. Nicola Fago (1677–1745): Stabat Mater (1719) 2. 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 Stabat Mater (1723) 3. Antonio Caldara(1670–1736): Stabat Mater (c.1725) 4. Agostino Steffani (1654–1728): Stabat Mater (1727) 5. František Tůma (1704-1774) (5 different settings) 6.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1710-1736): Stabat Mater (1736) 7. Nicola Logroscino (1698-1763) : Stabat Mater (1760) 8. Florian Leopold Gassmann(1729–1774): Stabat Mater (c.1765) 9. Joseph Haydn(1732–1809): Stabat Mater (1767) 10. Giuseppe Tartini(1692–1770): Stabat Mater(1769) 【穿越古今、文明交會】在哀傷裡找到共同點: 《侯賽因的悲痛》與《聖母悼歌》 《侯賽因的悲痛》可呼應《聖母悼歌》:用於悼念伊瑪目侯賽因殉難的阿舒拉儀式,充滿悲痛與靈性。這首瑪爾西耶(Marsiya)主要表達的是對伊瑪目侯賽因(Imam Hussain)及其家人在卡爾巴拉戰役中所遭受苦難的深刻哀悼與悲傷情感,並喚起對正義和犧牲的崇敬之情。

1. Nicola Fago (1677–1745): Stabat Mater (1719) 2. 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 Stabat Mater (1723) 3. Antonio Caldara(1670–1736): Stabat Mater (c.1725) 4. Agostino Steffani (1654–1728): Stabat Mater (1727) 5. František Tůma (1704-1774) (5 different settings) 6.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1710-1736): Stabat Mater (1736) 7. Nicola Logroscino (1698-1763) : Stabat Mater (1760) 8. Florian Leopold Gassmann(1729–1774): Stabat Mater (c.1765)

有緣千里.話音樂
2024/11/09 (六) 22:00

本集主題: 20141109 【有緣千里˙話音樂】知行合一的新加坡指揮家Maestra Jennifer ThamMaestra Jennifer Tham (譚秀英老師),被譽為「新加坡合唱藝術國寶」。國際知名的合唱指揮、國際比賽評審,也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合唱教育推手,舉凡少年、青少年合唱團,乃至於青年、成人合唱團及教會詩班,都有其豐碩的成果,也因其在合唱藝術上的貢獻獲得新加坡國家最高榮譽「國家文化藝術獎」,常受邀擔任客席合唱指導,足跡遍及澳大利亞、法國、匈牙利、日本、菲律賓、台灣和美國等地。本集節目特別將播音室移師到臺中室內合唱排練廳,與新加坡指揮家Maestra Jennifer Tham聊音樂,話家常。原來我們的合唱緣份從1996年的雪梨就開啟了…。Jennifer老師曾任教於南洋藝術學院教授合唱指揮和合唱教學法,開設合唱曲目、指揮和排練技巧相關短期課程和工作坊,分享其在合唱指導上的經驗給世界各地的年輕指揮家。曾擔任青年音樂家協會亞洲和南太平洋研討會及其分會 (2001年)、合唱團急救中心(2002 年至 2017 年)和 Kodaly 亞洲系列研討會(2009 年至 2016 年)藝術總監。她亦曾於阿根廷、丹麥、愛沙尼亞和瑞典的座談會上主持關於合唱曲目和音樂會節目編排的小組討論並發表演講。現為國際合唱音樂聯合會亞太工作委員會和亞太青年合唱團主要協調者、世界合唱委員會新加坡代表,自 2003 年以來一直擔任世界合唱比賽和亞洲、歐洲和美洲其他相關節慶評審委員。小單元【穿越古今】ShiGGa Shay Tapau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