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有緣千里.話音樂

主持人劉馬利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2025/04/19 (六)

本集主題

20250419 【有緣千里˙話音樂】 悲憫與虔誠之聲-聖母悼歌之3 從四月份開始,【有緣千里˙話音樂】有了新的規劃,延續「女性之月」【聽見繆斯】系列,為您分享60首《聖母悼歌》(Stabat mater),每集分享十首,本集為第三集,今天會從巴洛克到古典時期。 【穿越古今、文明交會】 bhajan : Hey Nath Jodi Hath《喔,主啊,請與我攜手》

本集內容

20250419 【有緣千里˙話音樂】 悲憫與虔誠之聲-聖母悼歌之3 從四月份開始,【有緣千里˙話音樂】有了新的規劃,延續「女性之月」【聽見繆斯】系列,為您分享60首《聖母悼歌》(Stabat mater),每集分享十首,本集為第三集,今天會從巴洛克到古典時期。 每位作曲家在面對這部文本時,都會根據自身的藝術追求和音樂語言找到獨特的表達方式。有的注重細膩的情感流露,有的則強調和聲與對位的創新;有的以小編制呈現內斂的哀悼,有的則運用宏大的管弦樂團來表達莊嚴與震撼。這種多樣性使得《聖母悼歌》在不斷被“再發現”的同時,也成為了不斷革新與挑戰音樂形式的重要試驗田。 《聖母悼歌》的文本結構常具有嚴謹而富有韻律的特點,這為作曲家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從簡單的對位與旋律發展,到壯麗的和聲佈局與管弦編制,作曲家可以根據不同的時代風格和個人審美,創造出既保有宗教莊嚴感又充滿個人色彩的作品。 本集曲目 1. Tommaso Traetta(1727–1779)Stabat Mater (1770) 2. Antonio Soler(ca. 1729–1783)Stabat Mater (1775) 3. Luigi Boccherini(1743–1805) Stabat Mater (1781, 1801) 4. Franz Ignaz Beck (1734–1809)Stabat Mater (1782) 5. Pasquale Cafaro(1708–1787)Stabat Mater (1784) 6.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Stabat Mater in F minor (1816) 7. Juan Crisóstomo Arriaga (1806-1826) Stabat Mater (1821?) 8. 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 Stabat Mater (1831–1841) 9. Peter Cornelius (1824-1874) Stabat Mater (1849) 10. Franz Liszt (1811-1886) part of the oratorio Christus (1862–1866) 【穿越古今、文明交會】 bhajan : Hey Nath Jodi Hath《喔,主啊,請與我攜手》 bhajan是印度教信仰中以歌唱形式表達虔誠與敬仰的一種音樂,常常在各種宗教儀式、追思會或是社區聚會中演唱,幫助人們在集體禱告和回憶中尋求心靈的平靜和慰藉。 “Hey Nath Jodi Hath”其中的 “Nath” 指的是神、主或尊貴的存在,而 “jodi hath” 則寓意著和神共同聯結、攜手同行的情誼。

1. Tommaso Traetta(1727–1779)Stabat Mater (1770) 2. Antonio Soler(ca. 1729–1783)Stabat Mater (1775) 3. Luigi Boccherini(1743–1805) Stabat Mater (1781, 1801) 4. Franz Ignaz Beck (1734–1809)Stabat Mater (1782) 5. Pasquale Cafaro(1708–1787)Stabat Mater (1784) 6.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Stabat Mater in F minor (1816) 7. Juan Crisóstomo Arriaga (1806-1826) Stabat Mater (1821?) 8. 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 Stabat Mater (1831–1841)

有緣千里.話音樂
2025/10/11 (六) 22:00

本集主題: 20251011 【有緣千里˙話音樂】 Ave Gracia Plena 妳充滿恩寵本集節目再次邀請您走進聖母音樂的千年光影——從中世紀的格里高利聖歌,到文藝復興的複音頌唱,再到浪漫派的靈性獨白與現代主義的極簡祈禱。這是一份名為「妳充滿恩寵」(Ave Gracia Plena)的精選,十首作品如十道光束,穿越語言與時代,共同指向一位女性的靈性象徵——聖母瑪利亞。她是海之星,是天國之門,是悲傷中的慰藉,也是信仰中的柔光。本集選曲橫跨九百年音樂史,將時間順序打散,從Alma Redemptoris Mater開始,以Hypolydian調式展現聖母的慈悲與引導;接著是 Francisco GuerreroAve Virgo Sanctissima,五聲部複音交織出聖母的靈性光輝,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受喜愛的聖母頌歌之一。本集曲目1 Alma Redemptoris Mater2 Ave Virgo Sanctissima, motet for 5 voices3 There is no Rose of Such Virtue (English)4 Ave Maria, motet for 4 voices5 Ave Virgo Gloriosa for chorus6 Ave Regina caelorum, antiphon in Mode 67 Stabat mater, motet for 8 voices8 Ave Maria (II), motet for chorus in F major, WAB 69 Laudi alla Vergine Maria, for female voices10 Ave Maria, for chorus a cappella (after Bogoroditse D'vo)「妳充滿恩寵」不僅是一份音樂選集,更是一場靈性敘事的旅程。在每一段旋律中,我們聽見女性如何在歷史中被歌頌、被祈禱、被記憶。這是一場跨越宗教、語言與地域的聲音朝聖,也是一份獻給聖母的詩意低語。願這些音樂如光,照亮我們心中柔軟的信仰與記憶。【穿越古今˙文明交會】〈天穿幻想〉以「女媧補天」的神話為靈感,融合音樂、影像與文化敘事,展現一種跨越古今的女性創造力與修復力量。在客家文化中,農曆正月二十日被稱為「天穿日」,象徵對女媧的感念與土地的敬畏——這一天,男不耕田、女不縫衣,以免再度「穿破天地」。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