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在傳統原住民社會中,小米從播種到收割,需舉行許多繁瑣的祭儀。 近代因漢人、日本人的影響,原住民逐漸放棄小米改種水稻,但小米在傳統歲時祭儀中的象徵意義仍保留下來,成為農業祭儀與宗教的核心,象徵家庭的財富,而小米酒,也仍是祭典儀式不可或缺之物。 台灣原住民的小米文化,是根植於東亞地區的原生農業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本集內容
從2018年在桃園復興卡普部落以來,便了解「小米」對於原住民的意義,不僅在於食物,而是啟動維繫歲時祭儀的起點,以小米生長時曆為始,生活就是一部小米曆。
飲食與耕作文化改變,小米品系與耕種面積少了許多,這幾年在屏東、台東、花蓮見到許多部落有意識地保種,把小米種回來,各種大小、顏色、形態的小米讓人驚歎小米原來這麼多元。
除了阿拜、吉拿富、香蕉小米粽、搖搖飯等原民傳統吃法,我用小米嚐試了許多料理,想要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讓國人多吃國產小米。
復育與種植小米,除了守護台灣原生品種,還可以保存與小米相關的語言、生活、文化與生態。
9/27 讓我們一起認識小米的文化與生態,品嚐健康營養的小米全植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