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當中,魯凱族以其獨特的傳統習俗與豐富的歷史底蘊,展現出令人驚豔的民族特色。魯凱族主要分部在屏東縣霧台鄉、高雄市茂林區、台東縣卑南鄉,其社會結構嚴謹,貴族制度、服飾圖騰、歲時祭儀及婚姻習俗等,都反應了對階級與血統的重視。
本集主題: 臺灣是一片多元文化交織的土地,原住民族文化更是讓這片土地更為精彩的存在。此教材以魯凱族文化為主題,不僅詳盡介紹了魯凱族的社會結構、家族傳承、生活方式以及傳統工藝,更深入剖析了族群內部的儀式、信仰及其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關係。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個族群文化世界,並以尊敬與學習的心態去理解他們的智慧與價值。
本集主題: 以南北大武山兩側的老聚落:Padain(高燕)、Payuan(筏灣)、Puljti(佳興)、Kuljaljau(古樓)、Tjalja’avus(來義)為祖居地,文化中有五年祭活動以及男女平權、長嗣繼承的制度。
本集主題: 排灣族文化中以家名、家族的觀念與嚴謹的階級體系,貫穿社會中政治、婚姻、宗教與藝術各層面。排灣族人在小米收成後舉行「小米收穫祭」。另外,布曹爾群每五年辦理「五年祭」,迎請來探視子孫的祖靈,又稱為「人神盟約祭」。
本集主題: 阿美族自稱為「pangcah」(意為「人」或「同族人」),而「Amis」(北方人)則是由卑南族人稱呼,後來被廣泛使用並成為公認的族群名稱。
本集主題: 阿美族的底蘊體現在其獨特的母系社會結構,強調女性的社會地位與家族主導權,以及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此外,其文化底蘊還包括多樣的發源傳說、豐富的手工藝品、傳統的烹飪技法、嚴謹的年齡階層組織和儀式,以及維護族群語言及土地權的強烈意識。
本集主題: 要講到一段很長的中央山脈,從海岸山脈講到中中央山脈。我出生的時候在Muliyao(白目寮),在正興的白目寮,對!然後為什麼會跑到那個濱茂(台東縣),就是壢坵(金峰鄉)這個深山中,那個中央山脈裡面了,其實有故事太長。
本集主題: 原住民文化中的美感底蘊是什麼,又如何成為一件件生活用品並融入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將自10月5日起陸續於臺北、高雄兩地舉辦「原來臺灣-臺灣原住民的有機生活美學」展,呈現參與設計師、創作者或工藝師轉化原住民美感元素為日常生活用品的努力,並示範生活用品如何融入或應用在民眾的日常生活空間。
本集主題: 追丟了鹿的族人,眼看狩獵出發時所準備的食物已經吃完了,又餓又疲憊,便有人提議捕抓湖中看到的魚來吃。但大家都沒有吃過魚,也不知道是否能吃,這時一位年長而無家室的長老自告奮勇的開口:「就由我先試吃吧!反正我孤家一人,若有毒也只會死我一個。」
本集主題: 據說這是發生在清康熙年間的事了。原本住在嘉義阿里山鄉一帶的邵族人,在一次狩獵,由頭目排大木率眾壯丁十幾人,一同出發。接連好幾天都未捕獲任何獵物,正當大家心灰意冷之時,突然眼前出現一隻美麗而罕見的白鹿,族人非常高興,於是連忙追捕。
本集主題: 拼板舟分為2種,一種是大船Chinurikuran,供漁團組織(船組)使用,最大可乘載10人;一種是小船Tatala,為個人或家庭使用,最多可乘載3人。
本集主題: 拼板舟是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與其飛魚季祭儀文化、漁團組織有緊密的關系,兩者構成雅美(達悟)文化的核心價值。有學者認為蘭嶼雅美(達悟)文化的造船技術保存了南島族群造船文化的脈絡與遺跡,而大船下水禮全體動員過程的儀式性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