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來賓: 周師文
本集內容: 邀訪農委會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周師文處長 曾經阡陌處處的台北盆地,而今已是高樓林立的大都會,繁華的台北市還有水稻田嗎? 還好,在關渡平原,在北投平等里,我們還有最後的水稻田和梯田。 稻田除了生長作物,其實對文化、環境、生物、空氣都有巨大的影響。 有著彩色圖案的美麗稻田是怎麼種出來的? 現在正是關渡稻田最美麗的時候,歡迎你來走走。
受邀來賓: 余風
本集內容: 邀訪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余風 南港與內湖不是台北市獨有的地名,其他縣市也有。 全國公路的起點就在行政院旁邊,台一台九從這裡開始。 忠孝東路與中山南路交叉口是市區象限原點,錨定位置,便知曉東南西北方向。 忠孝東路、八德路與中正路,曾有一段曲折複雜的關係。
受邀來賓: 鄭勝吉
本集內容: 邀訪天行學堂創辦人鄭勝吉老師 中文維基百科上是這麼形容中山區:開發晚於大稻埕,早於信義區的區域。 從日治時代到戰後,中山北路一直就是條示範大道,寬大整潔,繁華富庶。 前段的日式酒吧,後段的美式風情,年輕人的潮地點新中山,不同時期的中山北路總是風情萬種。 別忘了大直喔,從嚴肅的軍事管制區,到截彎取直後的百貨商場。中山區,你怎能不來逛逛!
受邀來賓: 于復華
本集內容: 邀訪作者于復華 大家都想都更,也認為應該都更,但為什麼成功率那麼低?過程那麼繁瑣呢? 都更真不是一句口號就能辦成,如何找到最符合自己與鄰居的方式?如何協商?如何堅持以達目的? 看戲劇名師,用戲劇理論應證真實人生!
受邀來賓: 高名孝
本集內容: 邀訪台灣建築地圖作者高名孝 台北市變化快速,許多地標或建築在我們眼中興起,又在我們眼中消失。 還記得京華城、財神酒店、圓環夜市嗎?還記得帝寶豪宅前身是中廣大樓嗎? 今天就透過建築達人引路,來一趟建築回憶之旅吧!
本集內容: 邀訪天行學堂創辦人鄭勝吉老師 精華中的精華,蛋黃中的蛋黃,從出生到死亡,從幼稚園到大學,大安區可以完全包辦。 看似只是有錢的大安區,其實也有很多人文的故事。
受邀來賓: 曾光宗
本集內容: 邀訪臺灣建築學會理事長曾光宗 50年前的敦化北路是什麼樣子? 透過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曾光宗老師的回憶, 帶我們認識這條跟著台灣經濟起飛的林蔭大道的時代變化
受邀來賓: 耿美惠
本集內容: 邀訪景觀設計師耿美惠 在捷運南京復興站1號出口的對面,有一座去年落成開放的鄰里小公園「興國公園」。 這是台北市第一座全齡友善的公園,前身曾經是空軍眷村、停車場。 什麼是全齡友善?除了休閒運動,公園還可以有哪些功能?跟著設計師一起來逛公園吧!
受邀來賓: 李依樺
本集內容: 邀訪中強光電藝術文化基金會總監李依樺 照明不是越亮越好,剛剛好的光,節能又有詩意。 光不只是物理現象,更有文化內涵與藝術展現。 中強光電藝術文化基金會致力提升台灣的光環境,但在點亮台灣許多地方後, 在台北植物園卻進行了減光(植光)計畫。 這是為什麼呢?
本集內容: 邀訪天行學堂創辦人鄭勝吉老師 有著濃濃文教氣息的文山區,地名上保留許多先民的遺緒。 景美是從「梘尾」而來,還有歷史悠久的集應廟。 這裡還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 動物園、指南宮、貓空,都是市民的休閒好去處。
受邀來賓: 羅孝賢
本集內容: 邀訪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羅孝賢教授 還記得市民大道前身是鐵道的人請舉手! 火車是重要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但對城市發展也形成前後站的斷裂,更不必說因為等平交道而造成的交通堵塞。 鐵路地下化了,地面帶狀空地為什麼變成一條橫貫台北市的高架道路呢? 台北轉運站首創先例,直接在高架道上銜接,看似順暢的背後有什麼擔憂呢?
受邀來賓: 郭正宏
本集內容: 邀訪城市速寫藝術家郭正宏 土生土長於士林的藝術家郭正宏,在畫遍歐美大城後,這回用畫筆速寫成長的家鄉。 單色、巷弄,郭老師畫出自己的回憶,也因為發表在網路上,勾引出許多士林人的回憶。 跟著郭老師一起逛逛士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