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經典節目圖片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經典節目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I: 三四年級的摩登時代,泛黃的青春塗鴉--陳君玉、張福星的筆下聲韻
主持人劉馬利
受邀來賓 陳煒智、王櫻芬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西城往事I: 三四年級的摩登時代,泛黃的青春塗鴉--陳君玉、張福星的筆下聲韻圖片
2025/04/05 (六)

本集內容

陳君玉一生都在歌壇與文壇打拼,不只創作出許多動人的歌詞、詩以及小說,他的文藝才華與顛覆傳統的思維,也對後世創作者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隨著臺北放送局的開播,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發行大量臺語歌曲,再加上老派又摩登的歌廳秀,讓臺灣成為流行音樂不夜城。此時,由社會菁英與藝文人士所發起的「臺灣新文化運動」,也為社會各階層注入開放的新觀念,其中陳君玉筆下的「文明女」、「毛斷女」(指Modern,摩登女子),所闡揚的就是帶有些許叛逆的自由新女性精神。 陳煒智談到1930年代人們對於自由戀愛的思想已然成熟,當時《桃花泣血記》以其哀婉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詞,迅速在台灣流行起來,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是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引進相當大的共鳴。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最早由歌手純純(本名劉清香)演唱。這首歌的誕生與同名電影密切相關,是為電影宣傳的主題曲。 此外,也邀請臺大音樂學研究所特聘教授王櫻芬談張福興,這位與陳君玉時代平行的音樂家,是第一位留日公費生,成為臺灣本土音樂教育的墾荒者之一。 1934年,日本勝利蓄音器株式會社(勝利唱片公司)邀請張福興製作臺灣本土的音樂唱片,為了讓臺灣音樂更加廣為流傳,他成為勝利唱片公司的首任在臺文藝部部長。這段期間,張福興的創作能量與日俱增,他創造出介於西洋流行歌與臺灣傳統樂曲間的「流行小曲(新小曲)」,以漢式風格為主,融合西洋音樂伴奏,代表作為廣受歡迎的〈路滑滑〉。我們也藉由這些老式情歌的傳唱,觸摸到懷舊又摩登的情感溫度。 小單元「時代的迴音」: 北一女校歌 既然提到「泛黃的青春塗鴉」,張福興寫有大量的校歌,譬如1929年,為台北第一高等女校校歌,為青春、為女性接受教育的精神謳歌。
經典館藏
臺北聲景-百年樂音 讓世界聽到臺北的聲音
2025/06/28 (六)

受邀來賓: Tommy kandisaputra, Susanna saw, Morna Edmundson, ennifer Tham, Ambros Copi, 桂乃舜

本集內容: 六位外籍音樂家談到臺北 :Tommy kandisaputra(印尼)、Susanna saw (馬來西亞) 、Morna Edmundson(加拿大)、Jennifer Tham (新加坡)、Ambros Copi (斯洛維尼亞)、桂乃舜(新加坡) 臺北140年Message: 邱誓舷 (臺北市立國樂團舞台經理) 臺北,老的好,但那種文青的氣氛,讓人對臺北有很多想像,一直是每個世代潮流發聲地。整個臺北就是一個大觀園,我彷彿置身於一個古老與新奇共存的城市。 臺北,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故鄉,因為當我在製播這集節目時,不無私心,但也分享臺北人的私房心事。也邀請我的國外老朋友來分享與臺北的連結,以及是如何與臺灣的合唱團結緣的呢? 從合唱,從歷史的發展,可一窺百變的台北,永遠走在時間的尖端,所以臺北是一個不斷挖掘最新、最時尚、最與眾不同的城市,過去如此,現在亦然。 時代迴音: 王辰威筆下風景—二胡與國樂團《臺北風華-大稻埕》 《臺北風華-大稻埕》是由新加坡作曲家王辰威所創作的二胡協奏曲,這部作品是為了2023年台北市民族器樂大賽委託創作的指定曲目。這首曲子以三個樂章呈現台北的文化和風光,特別是大稻埕地區的歷史和人文景觀。 其中第一樂章為〈大稻埕〉,描繪了大稻埕的繁華景象,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音樂中運用了大量的二胡技巧,展現了大稻埕的活力和多樣性。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