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有緣千里.話音樂

主持人劉馬利
有緣千里.話音樂圖片
2025/03/29 (六)

本集主題

20250329 【有緣千里˙話音樂】 向聖母瑪利亞脫帽、鞠躬50次 (之2) 每一段有緣千里的旅程,背後總一個勇敢的故事,更有無數個精彩的傳奇,以及虔誠的感動。 歡慶女性之月,將為您呈現50首《聖母頌》(Ave Maria),在連續兩集節目中按照年代,由先而後,穿梭古今,從中世紀到現代,再從西方到東方。 相信「母儀天下」的最佳表率,非聖母瑪利亞莫屬。自古以來是諸多作曲家的必寫曲目,於是各式各樣匠心獨具的《聖母頌》(Ave Maria) 經文歌紛紛產生。不論是以滿心雀躍滔滔不絕的頌揚,或是平靜如水深沉的冥想,皆出自於一顆敬虔的心,感念聖母瑪利亞無私的奉獻,與《禮記》中的「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不謀而合。 【穿越古今、文明交會】迎仙客 與瑤池金母相關的道教音樂,例如迎請神靈的曲調《迎仙客》,在祭典或儀式中常用以營造神聖氛圍。此外,傳統戲曲、文學作品中也常描述她的神秘與尊榮。

本集內容

20250329 【有緣千里˙話音樂】向聖母瑪利亞脫帽、鞠躬50次 (之2) 本週接續上週的節目中,我們將介紹Ave Maria的經文歌作品,這兩集節目總共精選了50首,因此按照年代,由先而後,分為兩集,本集所播出的25首musical setting都是20世紀之後的作品。 聖母頌,最早出現在10世紀的天使報喜節,是一個天主教節日,在每年的3月25日。是以輪唱的形式呈現,15世紀開始在彌撒中已是固定的祈禱儀式,歌詞的使用,可隨作曲家的需要再加入新的文字,所以每首《聖母頌》的歌詞會有所出入,直至16世紀後,教會所使用的《聖母頌》歌詞,才是我們現今所常看到的歌詞版本,但歌詞內容的擷取仍會因作曲家而異,有時會除了保留原本的歌詞,再填入新的歌詞。 相信「母儀天下」的最佳表率,非聖母瑪利亞莫屬。自古以來是諸多作曲家的必寫曲目,於是各式各樣匠心獨具的《聖母頌》(Ave Maria) 經文歌紛紛產生。不論是以滿心雀躍滔滔不絕的頌揚,或是平靜如水深沉的冥想,皆出自於一顆敬虔的心,感念聖母瑪利亞無私的奉獻,與《禮記》中的「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不謀而合。 【穿越古今、文明交會】 道教之中足以「母儀天下」的表率,非瑤池金母莫屬。是道教中地位崇高的女神之一,也是中國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她被認為是天庭中的仙界之母,掌管長生不老、仙界秩序以及天庭宴會(如蟠桃會)。她的形象與職能在不同的時代和文化中有所演變,融合了神秘、慈愛與威嚴的特質。道教音樂《迎仙客》是一首經典的曲牌,多用於道教儀式或傳統戲曲中,表達迎接神靈降臨或表達對神靈的敬意。 本集曲目 1. Gustav Holst (1874-1934) 8, SSAA.SSAA, 1900 2.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4, SABT 3. Zoltan Kodaly (1882-1953) 3, SSA 4. Francis Poulenc (1899-1963) 3, SSA. From “Dialogues des Carmelites”, 斷頭台的修女 5. Leonids Vigners (1906- ) 4 ,SABT 6. Franz Biebl (1906- ) 7, SAATTBB, 7 men’s voice 雙合唱團 7. Knut Nystedt (1915-2014) for choir with violin solo 8. Vladimir Vavilov (1925-1973) Soprano solo 9. Javier Busto (1940- ) 4, SATB 10. Stanisław Moryto (1947-2018) 11. György Orbán (1947- ) 4, SATB 12. Yefrem Iosifovich Podgaits (1949- ) 4, SSAA 13. David MacIntyre (b. 1952) 6, SSSAAA 14. David Hamilton (b. 1955) New Zealand 2 SA, piano 15. Xabier Sarasola, b. 1960 SATB 16. 千原英喜 (b.1957) 17. Tonči Huljić (b.1961) 18. 松下耕 (1964- ) Female choir 19. 聶焱庠 (1977- ) Male choir 20. 林明杰 Male choir 21. 鄭維誠 Male choir 22. Toshio hosokawa (b.1955) 8 voice 23. Mark D. Templeton (b. 1974) 4 voice 24. Daniel Elder (b. 1986) 6 voice 2013 25. Philip Arkwright

1. Johannes Brassert (1405-1450) 2. Josquin des Prez (1445-1521) 4, SATB 3. Jean Mouton (1458-1522) 5, SATTB 4. Nicolas Gombert (1500-1556) 6, SSATTB 5. Jacob Arcadelt (1514-1570) 4, SATB 6. Robert Parsons (1535–1572) 6, SAATBB 7. William Byrd (1539-1623) 5 voice 8. T. L.de Victoria (1548-1611), 4-voice 4, SATB 9. T. L.de Victoria (1548-1611), 8-voice 8, SATBSATB 10. Bartłomiej Pękiel (1633-1670) 4, ATTB

有緣千里.話音樂
2024/04/27 (六) 22:00

本集主題: 0427 音樂焦點觀察 銀幕之外 預告音樂與影像互為補述的語言,影視配樂可被視為隱身幕後的說書人,也可以是旁白者,藉著音樂固有的意涵與電影劇情相呼應,有時會產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之妙。也是預言家,可以讓觀眾在事件尚未發生時就能知道待會劇情發展的轉變。1. Alan Menken: 電影配樂,多元文化2. Kid Koala《機器人情歌》,想像力無遠弗屆3. 戴典瑞Daniel Ditlevson 配樂一位來自美國的聲音藝術家,目前居住於台北,從事聲音創作。4. John Corigiano《紅色小提琴》讓演員模擬錄音中的指法與弓法,要能達到一致,這些音樂的前制作業我都必須要參與,穿越古今 四位來賓Alan Menken,美國作曲家和歌曲作者,以為迪士尼動畫電影創作配樂和歌曲而著稱,曾獲八項奧斯卡獎、十一項格萊美獎等多項獎項,代表作有《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等8。John Coriliano,美國作曲家,以其第一交響曲作為對愛滋病的回應而聞名,也為多部電影配樂,如《紅色小提琴》、《變態博士》等,曾獲普立茲獎、五項格萊美獎、奧斯卡獎等7。the ghost of versailles[vɚˋselz]Kid Koala,加拿大刮盤DJ、音樂製作人、劇場製作人、電影配樂家、多媒體表演者和視覺藝術家,以其獨特的刮盤風格和多樣的音樂類型而聞名,曾與Gorillaz、Deltron 3030等合作,也創作了兩部獲獎的圖像小說9。艾瑞克也寫作大量電影配樂,如《迴路殺手》(Looper, 2012)、《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2013)、《玩命再劫》(Baby Driver, 20174) 等,或是擔任電影配樂的演奏,如《超人集中營》(Zoom, 2006) ,也有參與紀錄片及電視劇配樂的製作。Daniel Ditlevson 配樂一位來自美國的聲音藝術家,目前居住於台北,從事聲音創作。本集曲目1. Alan Menken: Part of your world2. Kid Koala Nufonia Must Fall3. Daniel Ditlevson: Imprint4. John Corigliano: The Red Violin

有緣千里.話音樂
2024/04/13 (六) 22:00

本集主題: 0413 【有緣千里】十三音傳奇康熙帝,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一位極具歷史影響力的君主。康熙帝不僅重視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也對文化藝術有著深厚的熱愛。其中,他對福建南音的欣賞尤為人所稱道。據說在康熙年間,閩籍翰林學士李光地安排了五位南音樂師從泉州來到紫禁城,御前獻技。他們的音樂宛若陽春白雪,康熙帝聽後大為讚賞,並賜予他們「御前清客、五少芳賢」的封號。從此,福建南音被譽為「御前清曲」,成為了清朝宮廷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音樂也就是「南管」、「南音」。其實與Classic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音樂傳到了臺南孔廟,就成了「十三音」,是用13件樂器為編制的演奏形式。小單元【穿越古今】海頓的機智,用交響曲為眾人陳情貴族擁有深厚的藝術涵義,固然是好事,但可苦了他的樂師們。海頓的第45號交響曲,被稱為《告別交響曲》,創作於1772年。據說,當時海頓在尼古拉侯爵的Esterhazy王宮裡擔任樂長,但有一次,尼古拉侯爵別宮樂不思蜀,而大多數的樂手們都無法攜家帶眷,想家心切,於是海頓就在交響曲的結尾部分巧妙地安排了一個特殊的場景:每位樂手在演奏完畢後,會熄滅他的燭光,並陸續離開,最後只剩下兩位小提琴手在演奏。這種獨特的結尾使得這部交響曲被人們深深記住,後來也成功的讓尼古拉侯爵意會到大家的訴求,第二天就放樂手們回家了。本集節目感謝Elson as 何斌欣亞 as 小姑娘秦浩老師 as 康熙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