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泰峰的週記故事、要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失去親人的悲傷?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本集內容
今天青春週記的主角泰峰剛從東吳大學社工系畢業,他說,14歲時,他的心情從沒有希望的咖啡色,變成充滿陽光的天空藍,因為有一份禮物進到了他的生命中。這份禮物是什麼呢?
14歲以前,泰峰經歷了父母相繼離世。爸爸在泰峰上幼稚園前,因為糖尿病去當天使了。而媽媽則是在泰峰國小即將要升國中時生病住院,結果媽媽就這樣沒有再回家。
泰峰說,媽媽告訴他和姐姐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媽媽去醫院住到下禮拜二,很快就會回來。」最後媽媽沒有遵守承諾。
對於媽媽的過世,泰峰除了悲傷,也有自責,因為泰峰家裡開花店,媽媽獨自撐起整個家,非常辛苦。泰峰自責,如果自己能夠多幫忙分擔一些,會不會媽媽就不會這麼早離開。
失去爸爸媽媽的泰峰和姐姐後來被叔叔和嬸嬸收養,他們還沒有走出失去媽媽的悲傷,就來到了全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家人、新的學校、新的朋友,讓泰峰
沒有歸屬感。
爸爸的過世對泰峰的影響是在國中時期,泰峰在教會時,教會的大哥哥和牧師告訴泰峰該刮鬍子了,泰峰說,有點哀傷。因為他沒有爸爸,所以沒有人教他怎麼刮鬍子,所以有點遺憾。後來教會的大哥哥和牧師教泰峰怎麼刮鬍子,讓泰峰很感動。
泰峰說,他很感謝叔叔嬸嬸在他和姐姐失去親人的時候,收養了他們。但是到叔叔嬸嬸家之後,也面臨許多衝突。
泰峰說:他並不是不愛叔叔嬸嬸這個家,只是媽媽的位置還是無法取代的。當時大人們,因為怕泰峰和姐姐難過,所以不太提起媽媽過世的事情。泰峰失去媽媽的悲傷沒有被好好接住,泰峰說,他和姐姐很想念媽媽的時候,沒有人可以聽他們的訴說他們的想念,泰峰也默默的將這份悲傷和想念藏在心裡深處,一直到現在好像也沒有一個好的情緒出口,將對媽媽的想念和心裡的悲傷抒發出來。泰峰說,現在確實還陷在媽媽離開的情緒狀態裡面。如果當時有人可以很認真聽他們的想念,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訴說分享出來的話,或許和叔叔嬸嬸的關係可以建立的更好。
14歲、國二升國三的時候,有一份生命的禮物來到了泰峰的生命裡,那就是信仰。和叔叔嬸嬸衝突最大的時候就是國中,剛好在國中時進到了教會,所以許多負面的情緒在教會得到安慰。還沒有信仰之前,泰峰看待許多事情好像都蒙上一層憂鬱的濾鏡,就算看的是喜劇,他也會看成悲劇的視角。因為有了信仰,泰峰會用比較正面的心態看待生命所經歷的事情,用不同的觀點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泰峰說,這段經歷可以說是上帝給他的特別旅程,這些的經歷是上帝對他的未來所做的預備。不管是面對媽媽的過世,和嬸嬸的吵架,或多或少在泰峰的生命裡留下了好的和不好的,但是現在泰峰開始相信在經歷這麼多之後,不是只有悲傷,還是有許多很棒的事物。
媽媽過世的悲傷是泰峰一直不敢碰觸的創傷,因為社工系課程的生命回顧,泰峰有感受到那個創傷不一樣了,但是現在還是沒有勇氣去觸碰。
不過,如果有機會的話,泰峰想對過世的媽媽唱一首歌,他要告訴媽媽,他過得很好。
如果現在要畫一幅家的畫像,泰峰現在的家的樣貌是如何呢?
泰峰說,這一幅家的畫像是在海邊,畫裡面有,自己、姊姊、嬸嬸和哥哥。這是泰峰第一個浮現出來的樣貌。雖然那個家有衝突,但是這是最真實的關係,是家人。
泰峰想對嬸嬸說,在經過這麼多衝突和關係上的改變,你還是很重要的家人,我還是很在乎你,很愛你。
泰峰失去媽媽的悲傷沒有被好好接住,所以媽媽過世的悲傷是泰峰一直不敢碰觸的創傷,要如何陪伴孩子面對失去親人的悲傷?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佳玲老師愛的提醒:生命的禮物就像我們在挖掘自己的過程,要仰賴自己往內看,看見自己有哪些美好,看見自己有哪些能力,告訴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
#泰峰的青春週記
#一連兩集分享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王佳玲心理師
節目名稱:在青春的週記裡
播出時間:113年7月20、27日早上9:30
實體收聽:臺北廣播電台FM93.1
全新網路電臺:聽臺北T Radio
請立刻點擊、體驗「聽臺北」
👉 http://tradio.gov.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