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小容的週記故事、我在家暴裡不哭不鬧不逃的童年
本集內容
今天青春週記的主角小容說,她的童年好像一齣八點檔。從小爸爸媽媽離異,爸爸又因為吸毒入獄,她在阿嬤家被姑姑家暴,對她拳打腳踢,那時候的生活充滿恐懼,所以小容的個性變得小心翼翼,對未來沒有憧憬。有一天她的好朋友問她要不要一起報名體育班,終於讓小容有機會脫離家暴的環境。
所以小容說,進入體育班,是她黑暗的童年改變的開始,她看見了生命的亮光,對未來有了憧憬。小容提到,練了體育讓她的個性變得開朗,因為有了隊友,有了教練,對她來說,體育班像是她的第二個家。
面對家暴,小容的態度是不哭不鬧不逃,現在小容的個性變得很冷靜,她說,這是她的優點。不過周遭的人都覺得她冷靜過頭了,但是小容覺得這樣對她比較好,平靜感對她來說是最有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小容未來的夢想是當運動攝影師,她也曾經參與世界展望會女孩圓夢計畫,小容說,因為她很少開口講話,她覺得透過攝影的照片,可以做為她心情的表達。在女孩圓夢計畫中,小容透過攝影找尋到自己,也透過攝影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成為運動攝影師的另外一個意義是,找尋和爸爸的回憶。爸爸過世後,小容拿著相機,走遍了和爸爸曾經去過的地方,想找尋爸爸的影子,這是小容回憶爸爸的一種方式。
她很感謝國中時期收留她的學姊一家人,還有她那時候的教練,以及世界展望會的圓夢計畫,讓她看到了夢想。
走過黑暗童年的小容說,她感謝自己經歷過這麼多風風雨雨,這些是她成長的養份,她會帶著這一段經歷,一起朝著未來前進。
面對暴力的對待,選擇不哭不鬧不逃的方式,這是創傷的反應?還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佳玲老師愛的提醒:不哭不鬧曾經保護你,但你也值得擁有釋放與安心的空間。
#小容的青春週記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王佳玲心理師
節目名稱:在青春的週記裡
播出時間:114年5月1日早上9:30
實體收聽:臺北廣播電台FM93.1
全新網路電臺:聽臺北T Radio
請立刻點擊、體驗「聽臺北」
👉 http://tradio.gov.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