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玩味時代圖片

玩味時代

主持人安雅
受邀來賓 新莊故事遊藝隊導覽員 – 陳怡雯老師、單車旅行作家 - 李立忠
玩味時代圖片
2025/08/17 (日)

本集主題

新莊枋橋故事騎行輕旅行

本集內容

<< 第一單元 : 黃金年代 >> 新莊名稱的由來是「新興的街莊」的意思,因為淡水河帶來河港的便利,讓新莊成為台灣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在乾隆嘉慶年間曾盛極一時,擁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美譽 ,並為當時台北盆地中心都市。嘉慶中期之後,因為淡水河河道淤積,失去航運的利基,新莊的發展也就此停滯下來。   日據時期,新莊郡改隸台北州,是當時之農業重鎮,又因為臨近台北市,因此商業活動又跟著興盛起來。中日戰爭末期,日本人為了疏散台北市的重要機構,把工廠都移往鄰近鄉鎮,新莊的工業也就在此時漸漸起飛,奠定了今日工商發達的繁榮基礎,加上不少閩粵移民在此成家立業,紛紛為渡海而來的信仰添蓋香火,也讓新莊老街短短三公里便有數十間廟宇,成為顯著特色。而知名板橋林家於清代發跡的起家厝,也是位於三山國王廟和新海橋之間,更因為曾開設過鹽倉與米倉,自恆毅中學到橋下的舊地名便稱為「鹽館田寮」! 而新莊人賴以維生的大漢溪,更串連了新莊板橋兩地的聚落與資源,在新莊市定古蹟「文昌祠」的旁邊,當年曾經設有能搭乘前往板橋的渡船頭,不少長輩童年時都有搭船的經驗,甚至在某些較淺的河段還能沿著沙洲走路到板橋,真的讓人很難想像! 而近年最重要的建設-新月橋,則串接起了新莊廟街夜市及板橋435藝文特區兩個知名景點,是行人與單車專用的景觀橋樑,也是近年來熱門的打卡地標。每到夜晚時分,橋上的七彩燈光搭配河面倒影,不只許多親子家庭會來休憩納涼,更是情侶們的約會聖地;尤其中央還有段透明玻璃步道,往腳下即可直接看到河面,既安全又刺激,想同時造訪板橋和新莊的朋友一定要來體驗看看! ⭐️<< 第二單元-樂饗行旅故事館>> 👉訪談來賓 :『新莊故事遊藝隊導覽員 – 陳怡雯老師』 1、新莊故事遊藝隊的創立起源 : 新莊故事遊藝隊",於2014年7月成立,成員為新莊在地人,皆有感於新莊的快速發展,從早期北台灣的政經中心,變為今日首都附庸的臥房城市。許多過去先人的歷史就在這樣的氛圍下,無聲的消失了。藉由每月一次的走讀新莊、長期的田野調查、深入街區的經營與了解試圖理出過去三百年的脈絡,理解現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想像與建構家鄉未來的願景。這是一個以新莊老街為主要空間,去傳遞在地故事的故事人團隊。類似學校裡的故事媽媽,遊藝隊透過每月一次的走讀,將新莊發生的大小故事,點點滴滴,說給喜歡聽故事的人聽,也讓更多人可以認識新莊這個城鎮的過去與現在。 2014 年到現在,超過十年,舉辦了超過100 場的推廣走讀活動,它的特色並不以文史介紹作為主要的導覽項目,而是推廣新莊在地生活特色為主的導覽團隊。導覽範圍不光是新莊老街,包含新莊中港,頭前,南新莊等,新莊副都心也推過導覽路線,適合一般民眾參與。 2、分享新莊與板橋之間的文史淵源 : 新莊與板橋之間的歷史淵源,是這兩個都市隔著大漢溪,清朝時代眾多開發者,有一個人曾經同時開發新莊跟板橋,叫林秀俊,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將新莊的土地權利賣給了其他人,林家人則專心開發板橋。 乾隆年間是新莊航運最發達的年代,可以從新莊港出發沿著淡水河將稻米運送到對岸的廈門,也可以從廈門購買日常用品比如說布料,木材,壓艙石等日常用品運回新莊。在當時新莊街就是北台灣有名的商業區, 政府機關比如說八里坌巡檢所在乾隆11 年從八里搬到新莊,這裡具備的政治跟商業的功能,新莊街上開始出現因為貿易功能或者是因為生活所需而產生的產業聚落。比如米市巷(新莊路387 巷)與米市街(新莊武聖廟附近的街廓) ,米市街是米商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地點,米市巷是工人搬米上船所走的道路。或是挑水巷(新莊路278巷),戲館巷(新莊路359 巷),前者是挑夫清晨挑乾淨水源入街販賣所走的路;戲館巷是廟宇祭典需求,或是拜拜還願產生的戲班聚集地點。 新莊街兩旁的廟宇多數是朝著大漢溪流水方向,有一座廟很例外,就是位於碧江街的潮江寺,它是面朝新莊街兩層樓的廟宇,一樓祭拜土地公福德神,二樓是祭拜觀音,而且二樓造型是用西洋式的陽台,一樓是閩南街屋造型,整體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一座廟。街上的長輩說在早年並不是並不是這個方向而是面向板橋,後來在昭和年間改建的時候,大家認為廟宇應該是要祝福新莊人而不是板橋人所以改了它的方向。當然以上都是一些鄰里的有趣傳說。 ⭐️<< 第三單元-趣淘時光>> 👉訪談來賓 :『 單車旅行作家 - 李立忠 』 1、板橋-新莊自行車路線介紹 板橋新莊單車漫步,文化路往板橋舊市區大約500M遇見板橋國小,小學門前佇立一塊枋橋建學碑,外牆用玻璃牆圖繞,站在人行道上大致能看見全貌。板橋舊名枋橋,當時林家出錢出力建設大觀義學,到了日治時期,又出地出資建立板橋公學校(現在的板橋國小),官方為表揚林家而立此碑。北門街人行道上鑲有古城界址地磚,跟著它走好像在探險,好像沿著古老的枋橋城牆散步,北門街和西門街交叉口是古早北門的位置,一塊略顯斑駁圖說指標,淹沒在人與車的移動中,停下腳部花點時間看一看,就能很清楚瞭解枋橋舊城的大小和範圍。大觀義學也在附近,以前林家為了化解漳泉心結,特別用讀書這檔子事情來促進雙方和諧,經過了一百多年現在是古蹟,也是幼稚園,最後還能回到它原有的功能,有一種不忘初衷的時代意義。舊城界址落在馬路對面的亭仔腳,西門街圍繞林家花園,樹蔭下的夏天有幾分涼意,老庭園外牆看起來古意盎然,牆上的窗花開得特別漂亮,慢慢地走過板橋歲月留下來的繁華痕跡,這個老城市還有好多好多的書頁可以慢慢翻閱。 走過半個枋橋城,從接雲寺邊上南雅南路小巷弄拐進湳仔溝,附近路名和夜市名字都來自於它。除了灌溉,以前板橋的貨物船運大多經過這條不再清澈的水圳連結大漢溪,再送往淡水河沿岸。失去船運功能後的今天,自行車道伴著小葉欖仁把綠意拉得好長,湳仔溝自行車道騎單車特別舒心,旁邊的Ubike站也有引道可以推車下來,夏天來享受一下下短暫的樹蔭清涼,而別忘了臭水溝的過去,是多麼值得懷念呀!跟著標線騎,接上環河路邊的435藝文中心,補完水、上完廁所,越過新月橋,接下來的新莊老街也老有年紀,歷史一樣豐富、日子一樣繁華。 新月橋下來新莊剛好有Ubike站,先把車還好,用二條腿慢慢地走過老街留下的的歲月痕跡。新莊老街又被稱做廟街,街廓範圍大廟小宮特別多,街頭街尾有關帝廟和媽祖廟守護,感覺好安全、好溫暖呀!老街的店屋大多都改建過了,發展到今天,現代的生活習慣讓老街成為夜市,白天人車反而少一點。在這店家肩肩相並的亭仔腳間,實在找不出什麼往日的痕跡,還好,只要放慢腳步,仔細尋找每一次輕掠而過的畫面,總是會發現些什麼值得追尋的過往。夾在店鋪略顯雜亂的空間中,有一個不怎麼大的小巷子,大約只能通行一台機車,方向與大漢溪垂直,也就是往溪邊而行。巷子口立了米市巷說明,這條小小的巷子,遠在清朝時期,新莊平原米糧生產豐富,新莊港負起與中國大陸貿易往來,碼頭邊的387巷自然開了很多糧行,板橋林家也是。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