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為了讓來自不同地區的布農族鄉親齊聚一堂參加射耳祭,原住民族行政局特別準備交通車,讓參與的布農族族人更方便。
本集主題: 布農族非常重視歲時祭儀,認為這些祭典與祖靈和自然力量息息相關,透過祭典祈求生活順遂、狩獵豐收、家族平安。 此外,布農族的祭典也展現了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如傳統歌謠、服飾和生活智慧。
本集主題: 巒社群分佈於南投縣濁水溪支流巒大溪沿岸,及秀姑巒溪上游太平溪、拉庫拉庫溪、清水溪流域的山地。巒社群的分佈跨越了中央山脈兩側,聚落分佈於望嘉、新鄉、豐丘、明德、人和,及花蓮縣卓溪鄉崙山、太平、卓溪、卓清、清水、古風,台東縣海端鄉。
本集主題: 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布農族的「黃金年代」,但從布農族豐富的文化、祭儀和社會結構來看,可以推測在過去,布農族在狩獵、農耕和社會組織等方面,都曾有過一段繁盛的時期。
本集主題: 原住民口傳文學中的月亮就純然是有活潑生命氣息的存在個體;在阿美族的神話中,日月是一對夫婦,他們常拜訪由天降生為人類祖先的神人。
本集主題: 台灣原住民族中,有多個部落流傳著關於日月形成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射日傳說」。 這些傳說通常講述在太古時代,天空有兩個太陽,生活環境酷熱難耐,因此族人派出勇士去射下其中一個太陽,從此有了晝夜之分,而射下的太陽則變成了月亮。
本集主題: 我原住民計 16 族 59 萬人(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賽夏族、鄒族、雅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邵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若加上西拉雅族,則為 17 族。
本集主題: 台灣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南島語系民族擴散的起點。 考古學研究顯示,南島民族的祖先可能來自大陸沿海地區,部分族群先遷徙至台灣,然後再往南擴散到其他島嶼。
本集主題: 主權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面向,一方面是國際上受他國承認的對外主權,一方面是對內最高無上的威權。
本集主題: 從一開始漢人在西部墾殖,到加入國際體系的荷西時期,以及接連的鄭氏漢人政權、大清帝國、日本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在這些輾轉而來的政權和國際情勢中,原住民族受到的是不公不義的待遇及定位,連未來的抉擇或到底是為誰而戰,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
本集主題: 小米之所以成為人類最早馴植的農作物之一,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這種禾本科草類植物,在全世界各地都看得到。
本集主題: 小米原來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東亞最早馴植的作物,在相當長期的時間內幾乎是唯一的主要農作物,且是最重要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