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在探討原住民族權利時,必須先定義「原住民族」——蔡志偉引述當前國際上對原住民族的定義,大致有三條件:具被國家殖民的歷史經驗、擁有其文化特徵,以及,你想繼續當原住民——這呼應了他的「後設說」,也是去年剛出爐的 111 年憲判字 17 號西拉雅原住民身分案,所探討的議題。
本集主題: 隨著1980年代臺灣社會逐步走向民主化,原住民族開始發起正名運動,由當時文化運動者、學者、社運團體以及支持原住民權益的團體、政治人物的發起,主張自身文化與歷史的獨特性,並要求政府正式承認各族的獨立地位。
本集主題: 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
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族 是指原居於 臺灣 的 民族,由17世紀 漢族移民 移入前就已經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 族群 構成,屬於 南島民族
本集主題: 賽夏族在清領時代初期勢力曾達苗栗三灣、頭份等地,西面與道卡斯族(平埔族)勢力相接壤。
本集主題: 賽夏族的社會以氏族為基礎,各姓氏從清領時代開始就有不同漢姓,並遵守社會與婚姻規範。賽夏族的信仰與祭典中,以祖靈與矮靈信仰為主,以巴斯達隘矮靈祭典最具知名度。
本集主題: 阿美族人與外人接觸的歷史紀錄,最早可追溯到四百年前荷蘭金礦調查隊的相關資料,不過阿美族與外界積極、密切的互動是在清朝統治臺灣的最後20年。
本集主題: 阿美族自稱為「pangcah」(邦查),含有「人」、「同族人」的意思,臺東的阿美族人多數住在卑南族的北邊,被卑南族人稱為「Amis」,有北方人、北方民族的意思,後來受到學術界的採用與傳播,成為廣為人知的族群名稱。
本集主題: 豐盛的祭典儀式: 阿美族擁有許多傳統祭典,例如「小米豐收祭」、「祈雨祭」和「祖靈祭」,這些儀式不僅是對自然的感謝與敬畏,也是凝聚族群、傳承文化的重要活動。
本集主題: 在現代社會裡,阿美族積極推廣自己的文化,透過音樂、舞蹈、手工藝等形式,將傳統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本集主題: 阿美族的傳統服飾以鮮豔的色彩和精美的圖案聞名。他們使用天然染料,將植物、礦物質等轉化為獨特的顏色,並以編織或刺繡的方式創造出富有藝術感的圖騰。
本集主題: 阿美族人民以祭典為中心,將生活的每個階段都融入儀式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祭典是「萬刃祭」,也稱為「小米祈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