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清領時代兩百多年間,邵族勢力因漢族移民尋找土地、政府屯番與開發山林政策的影響,大量湧入漢族,邵族人原有的勢力被分割與擠壓,逐漸失去在水沙連地區的影響力。
本集主題: 傳說中,邵族祖先追逐白鹿來到日月潭,最終在此定居,這段故事成為了邵族族群起源的重要傳說,也解釋了他們為何會居住在日月潭地區。
本集主題: 〈巴旦人贈魚鉤〉別具代表性,題名中的「巴旦人」(又稱巴丹人),他們世居菲律賓的巴丹群島、祖先來自蘭嶼、和達悟人說一樣的語言。
本集主題: 自古以來,達悟人便視「飛魚」(alibangbang)為友、尊其為神,並以蘭嶼為他們的故鄉,無論傳統歲時祭儀或文學創作,均有本於飛魚的身影。
本集主題: 生活在當時卑南遺址上的是拉拉鄂斯族人(raranges),傳說是阿美族其中一氏族。
本集主題: 1896年,月形石柱被發現至今,引發許多學者對石柱的研究興趣,曾有人類學家記錄立在卑南遺址上的石柱位置,也有人提到卑南遺址上曾經存在數不清的石柱,高約1.8~4.55 公尺。
本集主題: 布農族的神話傳說,放在布農族的Palihabasan裡去談,大部分屬於Minpakaliva(遠古、怪力亂神、不可思議)時期的故事。依據神話與傳說在民間文學意義上的不同,布農族的口傳故事裡,「神話」遠比「傳說」更為豐富。
本集主題: 日本於1895年開始統治台灣,但布農族於不同地區而各於不同的時間被日本統治,例如東部地區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部落群,大約是在1915年至1920年代間開始被統治。
本集主題: 泰雅族特色食物竹筒飯竹筒飯的出現主要為應付族人們外出工作的需求,出外工作的族人們會隨身攜帶米,當肚子餓時便砍下竹莖,透過在上方留孔下方密封的方式將米飯蒸熟,掀開竹筒時竹香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
本集主題: 文面文化可說是泰雅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在泰雅族傳統社會中,文面象徵著在生命的旅程中成長茁壯,並能承擔起成家立業、保護聚落的責任。
本集主題: 鄒族的小米收穫祭屬於家族性的祭儀,會在每年小米收割完後舉行,時間大約落在7、8月左右。小米收穫祭的主要目的是祭祀小米神,感謝祂對於農作的細心照顧,並藉此祭典強化部落內家族的凝聚力!
本集主題: 鄒族人現今居住分布主要以嘉義縣阿里山鄉一帶的山區為主,以阿里山山區、曾文溪流域與濁水溪上游流域為中心。除了主要分布在阿里山一帶之外,另外還有少數聚落分布在高雄、南投二縣境內,與布農族人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