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我原住民計 16 族 59 萬人(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卑南族、魯凱族、賽德克族、賽夏族、鄒族、雅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邵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若加上西拉雅族,則為 17 族。
本集主題: 台灣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南島語系民族擴散的起點。 考古學研究顯示,南島民族的祖先可能來自大陸沿海地區,部分族群先遷徙至台灣,然後再往南擴散到其他島嶼。
本集主題: 主權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面向,一方面是國際上受他國承認的對外主權,一方面是對內最高無上的威權。
本集主題: 從一開始漢人在西部墾殖,到加入國際體系的荷西時期,以及接連的鄭氏漢人政權、大清帝國、日本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在這些輾轉而來的政權和國際情勢中,原住民族受到的是不公不義的待遇及定位,連未來的抉擇或到底是為誰而戰,都不是自己所能決定。
本集主題: 小米之所以成為人類最早馴植的農作物之一,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這種禾本科草類植物,在全世界各地都看得到。
本集主題: 小米原來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東亞最早馴植的作物,在相當長期的時間內幾乎是唯一的主要農作物,且是最重要的主食。
本集主題: 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食物之一,也是神聖作物,播種、耕作、收穫到貯存有許多的儀式或禁忌。
本集主題: 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作物,成大研究發現,小米流向應是由北往南,但和中國大陸小米關聯極小,顯示台灣早有種植小米文化。
本集主題: 神話傳說在昔日是部落進行文化傳承時重要的課程,也是集體規範產生的源頭,藉由耆老不斷地講述,讓下一代能夠理解其內容、意義,而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實踐,神話傳說在部落存在鉅細靡遺的功能
本集主題: 在臺灣這塊土地擁有最早生活經驗的民族,累積最原始、多樣而綿長的部落集體經驗與記憶,亦即神話傳說的創造與傳述,部落依然存續的神話傳說,遠非簡單分類可以全盤涵括
本集主題: 台灣政治的發展,在17世紀前是南島語族分治的時期,部落權力中心在其聚落內。北部內陸山區有泰雅族、賽夏族,中部山區有布農族、鄒族,南部內陸山區是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與卑南族在東部平原,達悟族則在臺灣東南海上的蘭嶼島,前述族群因為漢化程度不深,統稱高山族群。
本集主題: 臺灣原住民族的政治地理位置,主要集中在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這些地區被官方劃定為山地鄉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俗稱「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