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牡丹社事件
事件涉及排灣族、清國、美國、日本
日本當時意圖征伐韓國、收納琉球、覬覦臺灣,利用琉球人在臺遭難一事為藉口出兵臺灣,促使滿清政府於瑯嶠設置恆春縣。
牡丹社事件為臺灣史上重要國際事件,涉及琉球及臺灣版圖歸屬的改變。
本集內容
當時恆春半島有許多族群雜居,包含了排灣族、阿美族、漢人與平埔族(馬卡道),以及特殊的一個族群—斯卡羅人(Skaro,或Seqalu),豬朥束社就屬於這個族群。根據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進行族群系統所屬的調查,斯卡羅人是約1700年知本的卑南族遷徙至此而排灣化的族群,由於武力較強,征服當地的排灣族,而成為恆春半島的統治階級,斯卡羅在當地即「乘轎者」的意思。不過,卑南族和排灣族的族系關係接近,在日治時期許多人類學者對臺灣原住民的分類中,把卑南族當作排灣族的亞族,現今斯卡羅人一般還是視為排灣族。
牡丹社事件,又叫做台灣事件,事涉排灣族,是一件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同時涉及清國與美國及日本之間的國際關係,也是台灣史上一件重要的國際事件。一八七一年十一月,琉球宮古島之島民六十九名自福州返回宮古島途中,於台灣瑯喬之東部八瑤灣遭遇颶風,造成三名溺死,餘六十六名船民則登岸保命。其眾人登陸後,發生之際遇,據載為遭到當地「牡丹社」原住民襲擊,遇難者五十四名,均葬於今石門附近。當時之日本意圖征伐韓國、收納琉球、覬覦台灣,即利用琉球人在台遭難一事作為其出師台灣之名,即於一八七四年,由日本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三千餘人,共乘五搜軍船,自長崎駛往台灣,於台灣恆春瑯喬灣登陸,在石門一地與牡丹社、高士佛社原住民激戰,原住民不敵,死傷慘烈,史稱「牡丹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