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曲目 1. 老六板 (一切就從老六板談起吧) 2. 《中花六板》江南八大曲之一 3. 《歡樂歌》 分解 江南八大曲之一 4. 瞿春泉《江南好》 (瞿春泉以江南絲竹八大曲《歡樂歌》為素材,改編成小樂隊演奏《江南好》) 5. 琵琶古曲《陽春白雪》傳統小六板變化而成 6. 古箏孫文妍《凡忘工》(江南絲竹) 7. 聶耳《金蛇狂舞》過年時常常會聽到的,根據凡忘工改編的
受邀來賓: 田文光、田文龍
本集主題: 0825【絲竹焦點觀察】《高山流水》版本比較《高山流水》不僅在中國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探討《高山流水》的歷史背景,並比較不同樂器版本的演奏風格。
受邀來賓: 彭郁雯
本集主題: 20240818 爵士鋼琴家、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 彭郁雯老師 專訪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台灣極具前瞻性的爵士鋼琴家、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彭郁雯老師。彭老師畢業於台灣大學社會系和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並在留美期間榮獲【秋吉敏子作曲獎】(Toshiko Akiyoshi Award)。2005年,她創立了「絲竹空爵士樂團」,使台灣傳統音樂蛻變出具有當代精神的新聲響,備受讚譽。
受邀來賓: 蘇文慶
本集主題: 0811【絲竹漫遊】集作曲、指揮、演奏、教育於一身的國樂大師--蘇文慶 老師非常恭喜蘇老師的作品《行雲流水》二胡協奏曲入圍最佳作曲獎,也感謝桃園市立國樂團的鼎力相助,這次電話專訪非常順利。蘇文慶老師,一位臺灣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並擅長演奏笙、嗩吶、二胡等樂器。曾任中華民國國樂學會理事長。曾任臺灣國家國樂團指揮及中國文化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等校副教授。本集曲目: 《行雲流水》、《閩南風海峽情》
受邀來賓: 霍世潔
本集主題: 0804 遇見名家--二胡演奏家 霍世潔霍世潔老師,著名資深二胡演奏名家,出生於臺灣,1979年獲邀參加新成立的香港中樂團,(為臺灣第一位參加該團人士,1987-2002為中胡首席樂師。曾以《爵士胡情》入圍臺灣新聞局22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最佳專輯。入圍臺灣第二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最佳樂手獎。入圍2012華語金曲獎最佳合奏及跨界專輯獲得2011十大發燒唱片最佳演奏專輯獎。期間參與了香港亞洲及世界各地音樂節隨團或獨奏的演出。亦舉辦多次獨奏會,除更臻琴技外亦擴闊了視野。近年來演出頻繁,2022年應北市國邀請由瞿春泉先生指揮《弓舞弦歌》音樂會中演奏周成龍作中胡協奏曲「科拉沁草原的傳說」。霍世潔側重於跨界演出,大膽嘗試各類新穎的合作方式,全力推廣二胡。
受邀來賓: 蔡雨彤、陳士惠、吳妍萱、李庭耀
本集主題: 國樂彈撥樂器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從古至今一直在音樂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琵琶:獨特的梨形木質琴身和四根弦,發出清脆而富有層次的聲音,既能表現激昂的戰鬥場面,也能描繪柔美的愛情故事。古箏:有著超過2500年歷史的傳統樂器,通常有21根弦,音色優美,常用來表現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懷。阮:圓形琴身和四根弦,音色溫暖而深沉,適合合奏和獨奏。柳琴:小型四弦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常用於快速輕快的樂曲中,深受年輕一代喜愛。揚琴:擊弦樂器,雖不完全屬於彈撥樂器,但在國樂中有重要地位。梯形琴身和金屬弦,音色多變,常用於合奏和獨奏。
本集主題: 0721 【絲竹漫遊-特別製作】走過60年,未曾遺忘的和平,新加坡種族和諧日新加坡,一個多元文化共融的國度,主要以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其他歐亞裔族群為主,尤以華人比例最高,大約佔77%。語言流通也眾多,新加坡官方承認四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以及坦米爾語,其中馬來語被定為「國語」,全國的通用語則為英語。
受邀來賓: 藤井俊充
本集主題: 0714 【絲竹漫遊】絲竹搖擺 Let's swing 國樂可以很搖擺、很時尚、很潮,本週的節目就來聽聽國樂絲竹與爵士混編的作品,搖曳生姿、暑氣消。
受邀來賓: 王心心
本集主題: 0707 遇見名家-南管大師王心心
受邀來賓: 林正欣、高孟嵐、戴瑋
本集主題: 0630 絲竹焦點觀察二胡,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樂器,不僅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東方文化的瑰寶。
受邀來賓: 蔡瑪莉、任真慧、林京美、吳多才
本集主題: 4. 0623 【絲竹漫遊—絲竹文學地景系列】 青韵合唱團 專訪: 蔡瑪莉、任真慧、林京美、吳多才恭喜青韵合唱團50歲了,歡迎四位特別來賓,三位知名作曲家吳多才老師、林京美老師、任真慧老師,以及翻譯達人蔡瑪莉女士,共度美好的絲竹時光。雖然這次的音樂會是合唱領域,但我們還是以聊國樂創作為主,其中三位作曲家都是很好的寶藏,值得一再挖掘。
受邀來賓: 蔡雨彤
本集主題: 【0615】柳阮名家-蔡雨彤
本集主題: 【0609】 琵琶名家鄭聞欣、余檣鄭聞欣老師,現任臺北市立國樂團琵琶首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兼任助理教授。畢業於光仁小學、光仁中學音樂班、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及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指導教授為王正平教授。大學畢業後即考進臺北市立國樂團。其琵琶演奏技藝內斂純熟、韻味濃郁,音色以溫厚細膩見長,所擅長之曲目兼容傳統與現代,擷取各家之長,融會成獨樹一幟的演奏風格。其名已被收錄於《華樂大典•琵琶卷》中。余檣老師,青年琵琶演奏家,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博士班,現為新竹青年國樂團團員、樂自慢樂團團員、琵琶雅集 PIPA ensemble 成員,並為臺北、新竹、苗栗等地區多所學校、企業之社團琵琶教師。 10歲由張舒淳老師啟蒙習琴,其後師從鄭聞欣、賴秀綢教授。除了畢生鍾情的琵琶獨奏藝術展現外,未來將持續國樂、琵琶音樂的教學與推廣工作,期許自己以琵琶藝術、學術研究為根,為世界的愛樂者帶來具文氣卻不失溫暖清新風格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