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內容
《Labor小劇場》
勞動局提醒!「深根職安、捍衛勞權」,運用科技防災,持續推動台北市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與勞工朋友共創友善及健康的職場。
《勞咖會客室》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安全,而AI與科技在職災預防上的應用正扮演著關鍵角色。 想有效降低職災發生率,善用科技絕對是趨勢。 透過分析穿戴裝置、影像辨識等新科技的應用,我們可以更精準地掌握工地現場的潛在風險。真的有穿戴裝置可以即時監測工人的生理數據,提前預警疲勞或身體不舒服嗎?避免因為精神不濟而導致發生意外。還有靠著影像辨識技術可以自動偵測沒有戴安全帽、違規進入危險區域等不安全行為,大幅提升安全監控的效率嗎?一起運用科技預防災害囉!陳伯端科長分享預防職災問題與具體的計畫及「臺北市勞動安全獎」。獲獎的建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賴柏璂協理分享工地安全上導入了哪些科技?有沒有遇到什麼挑戰嗎?。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吳志鵬協理分享「智慧門禁」方面的創新。工安科技應用上,是不是會被「冰冷的監控」取代人情味?「科技防災」對工安的核心價值,三位嘉賓有什麼看法呢?
《勞權情報站》陳伯端科長分享「工地安全」與自己距離不遠,從工地門禁管制、到工人接受教育訓練,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工地裡,「出入口」,法律都有詳細規範。例如《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第11條就寫得很清楚:雇主必須先確認地下管線或危害物質的安全,避免車輛壓壞引發危險。《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第17條則強調,雇主必須對「新進人員」或「轉換工作職務的人員」提供必要的教育訓練,內容涵蓋安全衛生知識與操作要領。法令不是在增加麻煩,而是確保大家帶著安全、放心上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