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紫聿的週記故事、我和我追逐的影子-被比較的自卑與缺乏自信
本集內容
紫聿目前是東吳大學經濟系大四學生,她寫下十四歲週記故事,那時候的她悶悶的不知道怎麼辦?只能常常躲在廁所流眼淚!
紫聿說,國中就讀升學學校,整個環境比較在意成績,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家裡的長輩,都是用成績做為評斷一個人的標準。紫聿從小到大在家族裡面的成績不是很突出,可是在學校裡面還算是中上,只是跟親戚或者跟自己的手足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顯得不是特別優秀也不是特別突出,久而久之,對紫聿也造成了影響,會讓紫聿比較自卑,這個標籤似乎就在她的身上。
有的親戚會直接跟紫聿說,離他的小孩遠一點,不然可能會帶壞他的小孩。而在學校老師的眼裡,會先看到妹妹不會先看到她,會說:「妹妹成績都比你好。」這些被比較的日子對紫聿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那段時間她好像都活在別人的影子下,她也很賣力在追逐著別人的影子,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到底是長什麼樣子,也沒正視過自己可能會有哪些特質?或者是有什麼需求?她也套上了一層濾鏡來看自己。
紫聿心理生病了,晚上睡不著,無法專心看書。她曾經告訴身邊的大人,她睡不著,身邊的大人卻說,那就是吃飽太閒或是不夠忙、不夠累才會睡不著。那段心裡悶悶、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紫聿也會傷害自己。有一次剛好有一個玻璃吊飾破掉了,她拿起來割自己。紫聿說,割完自己之後,有痛的感覺,好像才提醒了,知道自己好像還活著。而家人看到紫聿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不是先關心紫聿怎麼了?而是責備她怎麼把手割成這樣,以後誰還要妳,所以家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心理疾病的警訊,這是紫聿求助的警訊,也是紫聿渴望大人關心的求救訊號。
沒有人告訴她這是怎麼了,也沒有人教她怎麼去面對這樣的感受,或者是告訴她怎麼分辨這些感受是什麼?直到高中,因緣際會下,她踏進輔導室,才有機會慢慢去探索和認識自己。輔導老師讓紫聿了解到那些不好的情緒跟感受,其實是值得好好的被關注跟對待。
被比較中長大的孩子對身心會造成哪些影響?
大人要如何接住孩子釋放出的求助訊號,而不是忽略漠視它?
青少年如何善用輔導室的資源與輔導老師的陪伴,走過情緒的風暴?
佳玲老師愛的提醒:你不需要變成誰的樣子,你只需要活成你自己的樣子!
#紫聿的青春週記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王佳玲心理師
節目名稱:在青春的週記裡
播出時間:114年8月30日早上9:30
實體收聽:臺北廣播電台FM93.1
全新網路電臺:聽臺北T Radio
請立刻點擊、體驗「聽臺北」
👉 http://tradio.gov.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