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內容
宴榕,目前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20歲時她做出了成長階段非常重要的決定,她申請出國交換。
是什麼原因讓宴榕申請出國交換呢?
宴榕說,她從小就是一個很害怕跟人接觸的人,會社恐,有人群焦慮,她非常內向,剛上大學的時候,她甚至不敢自己出去買飯,就吃餅乾。大學時,宴榕的人群焦慮更嚴重。宴榕說,她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一種孤單害怕的感覺。那個時候看到大家好像大學都玩得很開心,可是她什麼都不敢做,她想要改變,她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她去接幹部,她一口氣接了兩個,一個是社團的幹部,一個是系上的幹部,在這段過程中宴榕遇到很多的事情,因為忙碌和原本比較好的朋友漸行漸遠,也有一些負面的聲音傳出來。宴榕說,當下她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一直很忙碌,但是甚麼都沒得到,只有得到批評。
那個時候,她一直哭,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她很想逃離,那種感覺很痛苦,再不逃離,她感覺快活不下去了。
於是宴榕撐著把社團和系上的幹部工作做完,大二結束後,她出國交換半年,暫時離開讓她受傷的環境。
對於一個有社交恐懼的人來說,決定離開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地方生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對宴榕來說,在新環境她認識了很多人,彼此互相扶持,而且也開闊了視野,覺得這個世界很大,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雖然出國交換對宴榕來說,還是沒有找回自信,但是她知道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她說,出國交換之後,她有一點放過我自己,想法比較不會像以前一定要完美,她不再自我否定,也不再責怪自己。
宴榕說,那段時間發生的所有事情,她心懷感激,無論遇到的是好事還是壞事,都讓她成長,讓她變得不一樣。她也想對自己說,每一步路都算數。
內向的人就等於社交恐懼嗎??要怎麼分辨社交恐懼症?
遠離受傷的環境,對創傷的修復來說,會有哪些正面的影響和改變?
佳玲老師愛的提醒:真正的勇敢不是沒有害怕,而是在你害怕的時候,還願意繼續往前走一步。
#宴榕的青春週記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王佳玲心理師
節目名稱:在青春的週記裡
播出時間:114年10月18日早上9:30
實體收聽:臺北廣播電台FM93.1
全新網路電臺:聽臺北T Radio
請立刻點擊、體驗「聽臺北」
👉 http://tradio.gov.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