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內容
第二單元 - 『樂饗行旅故事館』
九份在1892年發現金礦,自此開始淘金人潮及採金歷史,日治時期,瑞芳九份和金瓜石、武丹坑,號稱臺灣三大金山。在1903年到1904年間,三座台灣金山的黃金年產量可與日本本土的產金量相匹敵。九份與金瓜石管理方式和採金方式不同,礦區文化與生活也截然不同。九份自日治時期至終戰後,交由臺陽礦業管理,有很長期間採承包製度,而金瓜石地區之金礦皆屬官方經營。1945年戰後,九份的黃金產量曾一度恢復,但1957年後開始衰退,最終於1971年正式結束開採。1990年代後電影《悲情城市》在此取景,以及2001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與此地極為相似,使得九份獨特的舊式建築、坡地及風情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成為觀光景點。黃金山城在1990年代漸漸沒了淘金熱,九份茶坊開業後成為了第一家百年歷史的老宅茶坊。 帶動了九份繁榮第二春,帶動商業興盛,九份茶坊的成功,替寂寥的山城投下了回春的轉機。
1979年跟著油畫老師到九份畫畫的洪志勝大哥,不但是九份茶坊的創辦人,更是在地多元藝術創作家,當年的他對九份一見鐘情,因此1989年便決定到九份定居,那一年,他28歲,山城,成為創作的繆思地,1990 年聽到翁山英故居的故事,便將現在被列為歷史建物的翁山英故居買了下來,並於1991年開立九份第一間茶藝館。1992 年到 1993 年間其他茶坊陸續開店。隨著進到九份的日本客人越來越多,茶坊在國際間也逐漸打響名號。洪老闆在事業成功之餘,也不忘將人文、藝術帶入茶空間,開設自製設計的陶工坊、水心月茶坊、九份藝術館,把茶、陶、畫集結在傳承意義的茶空間之中。
第三單元 - 『趣淘時光』
曾經南飄求學,後來成為九份青年返鄉的經典實例,她是九份夢想山文化調進所的創辦人,更是九份金礦博物館館長-『曾譯嫻小姐』。這是一段九份女孩返鄉尋根,守護阿公的金礦夢的故事。
一般熟知的黃金博物館在金瓜石,但「九份金礦博物館」早在1991年就創立,比金瓜石黃金博物館足足早了13年,九份金礦博物館是九份第一間以金礦為主題的博物館,末代礦工曾水池先生,憑藉一己之力,一點一滴改造祖厝、展示收藏,打造了這個100%的私人博物館,傳到現在由第三代的孫女曾譯嫻接手。
許多過去留下來的線索與影響,其實在當代都能看到,九份老街就是新的金脈,老街本身就是如金礦般閃亮的經濟模式,小嫻主動與老街上品牌合作,發展「散策活動」,甚至推出「夜間導覽」,帶遊客在城鎮無人之時,用舒服、深刻的方式,與九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