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內容
<< 第一單元 黃金年代 >>
鶯歌區,舊稱「鶯歌石」,前身為「鶯歌鎮」,位於臺灣新北市的西部,並北鄰桃園市。這個位於新北市最南端的行政區,區名來源十分傳奇,初聞鶯歌地名,時常讓人有「黃鶯出谷之歌喉」的美妙聯想,但真正的起因,是來自北面山坡直立了一塊形狀類似鸚哥鳥的巨石,相傳明末清初三峽鶯歌地區,各被一隻鸚哥和鳶鳥盤據對峙,時常吐著雲霧並會張開大口吃掉民眾,一直到鄭成功大舉砲轟,這兩隻巨鳥才在身亡後,就地化為巨石並立即雲開霧散,自此,鶯歌石與三峽的鳶山便遙遙相望!鶯歌境內盛產窯土,是全方位的陶瓷專業區,擁有各式各樣的陶瓷,其種類豐富齊備,凸顯出「陶瓷之都」的獨特風貌。鶯歌也因此有了「臺灣景德鎮」的美譽。
<< 第二單元 - 『樂饗行旅故事館』>> : 鶯歌文史導覽員-陳文敏老師。
1、鶯歌地名及地理位置/百年轉變概述
位於新北市西南邊的鶯歌素有「臺灣陶都」美譽,陶瓷發展已具有兩佰多年的豐富歷史,多元生產五大類陶瓷為全球少見的陶城。而鶯歌地名由來源自鶯歌石,因其形狀酷似側躺的巨鳥,石頭正面突出一片形似翅膀,地質屬沉積岩。傳說古時候鄭成功領兵經過鶯歌,發現天空有兩隻巨鳥盤旋,吐露瘴氣使人生病,當地人因而民不聊生,士兵也紛紛因而病死,遂鄭成功令士兵以大砲射殺,一隻掉落在鶯歌山,演化成鶯歌石,另一隻鳶鳥掉落在三峽變成鳶山。新北鶯歌以百年陶瓷產業聞名,鶯歌的陶瓷文化,是從19世紀初期漢人移民所帶來的原鄉製陶技術開始發展。20世紀初期由農村家庭工業的模式走向產業化,至20世紀中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20世紀末發展達到高峰,自此鶯歌從鄉村小鎮躍身成為臺灣最重要的陶瓷產地。
2、鶯歌經典導覽路線分享
鶯歌石、新北市立美術館、龍窯橋、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陶瓷老街、四角窯、福興宫、風華步道
➊ 火車站 → ➋ 文化路沿途導覽(汪洋居、成發居)→ ➌ 和成H! OPEN → ➍ 福興宮乞龜 → ➎ 沿途鶯歌老街店家巡禮(禮享陶坊、臺華窯、安達窯、大謙堂)→ ➏ 鶯歌光點美學館 → ❼ 台灣黑土光點館手作
➊ 火車站建國路(鶯歌石、鐵道煤礦相關)→ ➋ 鶯歌石豐腹早餐餐盒外帶 → ➌ 傑作陶藝介紹 + 手作 → ➍ 臺華窯工廠導覽 + 手作
<< 第三單元 - 『趣淘時光』>> : 新旺集瓷營運長-許世鋼
1、家族與鶯歌窯業發展淵源與品牌創生初衷
許世鋼營運長出生於新北市鶯歌區,家族四代都在鶯歌燒陶,出生在窯場、天天住在工廠直到結婚,因此過往對自家窯業只有習以為常,甚至排斥。長大後才發現家族的發展歷程,誠如鶯歌發展的縮影,是無價的寶藏;短暫地到中國協助父親重整工廠後,返鄉創業,重新在鶯歌開始經營陶瓷商品設計製造、成立鶯歌第一家評鑑通過觀光工廠、整合地方陶瓷產業能量、投入在地文化產業教育活動。
2、鶯歌產地開放日活動創立概念
過去,鶯歌因土質先天條件發展窯燒,憑藉交通鐵路運輸之便,使陶瓷產業日漸興盛,成為臺灣陶瓷重鎮。但隨著人口老化、勞動力外移及海外競爭四起,鶯歌陶瓷產業告別榮景,面臨產業斷層,「復興產地」是鶯歌陶瓷產業下一代開始面對的課題。2022年起,鶯歌陶瓷繼承者們聯手打造「鶯歌產地開放日」,以「展現鶯歌陶瓷產地如何運作」為概念,打造「引發新鮮事」的綜合體驗空間。
3、陶次瓦代代合作會成立使命
社團法人新北市陶次瓦代代合作會成立於 2023 年 3 月 30 日,由鶯歌產地六個品牌繼承者們(安達窯、陶聚、傑作陶藝、新太源、新旺集瓷、臺華窯)為初始會員,秉持著「產地觀光」、「互助合作」、「代代相傳」三大目標,以促進鶯歌陶瓷產業、旅遊觀光、地方文化創生發展及永續經營為使命。
新北鶯歌現為藝術慢城,陶瓷匠人跨世代聯手,今日鶯歌,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品牌、窯廠轉型的複合空間、形形色色的職人工坊,形塑出難以被複製貼上的「鶯式生活」,鶯歌散策,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