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玩味時代圖片

玩味時代

主持人安雅
受邀來賓 『關渡文史專家(關渡土地公)-許財老師』、『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經理-朱雅芬』、『台灣知名單車旅行作家-李立忠』
玩味時代圖片
2025/07/13 (日)

本集主題

關渡生態小旅行

本集內容

<< 第一單元 : 黃金年代 >> 關渡位於臺北盆地西北角、淡水河出海口右岸,為沖積平原地形。地名由來有一說是來自凱達格蘭族語、更有另一說是來自西班牙文獻,諧音地名包括:甘答、干豆、官渡等,乾隆二十五年續修《臺灣府誌》時稱為「關渡」,日據時代改稱「江頭」,光復之後則恢復使用「關渡」一名直至現在。 人類早期的文明多半是順著河流發展而成的,臺北盆地的開拓與發展,也是如此。臺北盆地主要有三大水系,分別是新店溪、基隆河、大漢溪,三者最後匯流成淡水河,而這最後的匯聚點,便在「關渡」。淡水河系不但供給人們豐沛的水源,除飲用、捕捉魚蝦貝類、灌溉農作之外,甚至可供河運往來之便,使得沿著河邊的市集迅速繁榮,而「關渡」正是其中之一。 民國五十年以前,關渡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村落,對外交通全靠淡水支線火車與公路局公車。當地居民均從事農耕、海上捕撈或養蛋鴨為生。平時街道行人稀少,但每逢年節,則擠滿了外來旅客,到有三百餘年歷史的關渡宮參拜媽祖。 關渡更以自然生態名聞中外,其中位在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處東岸關渡堤防內的關渡自然公園,便是認識關渡當地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這裡是一個具有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周邊溼地一年四季皆有鳥蹤,尤其秋、冬是候鳥造訪的時節,其中以小水鴨最常見,加上綠頭鴨、花嘴鴨及琵嘴鴨等雁鴨科鳥類,為溼地增添繽紛色彩。此外,也有機會觀察到罕見的紫鷺及黑面琵鷺,以及翱翔天際的稀有猛禽灰澤鵟等,不妨帶上望遠鏡,欣賞各種鳥類的美麗姿態。 ⭐️<< 第二單元-樂饗行旅故事館>> 👉訪談來賓 :『關渡文史專家(關渡土地公)-許財老師』、『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經理-朱雅芬』 **許財老師分享內容 1、關渡地名何來?關渡的文化歷史及地理位置概述分享 - 關渡地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源自於凱達格蘭族語「Kantou」的音譯,也有說法認為是受到西班牙語「Casidor」的影響。關渡正好位於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境內也有台北市最大的濕地,生態非常豐富。 民國五十年以前,關渡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村落,對外交通全靠淡水支線火車與公路局公車。當地居民均從事農耕、海上捕撈或養蛋鴨為生。平時街道行人稀少,但每逢年節,則擠滿了外來旅客,到有三百餘年歷史的關渡宮參拜媽祖。關渡宮,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關渡,俗稱關渡媽祖宮、關渡天后宮、關渡媽。 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兼容佛教與道教,早年渡海先民從關渡上岸形成聚落,讓媽祖信仰在北台灣落地生根,並於1712年創建關渡宮的前身「天妃廟」(後又稱「靈山廟」),經過三百多年的時光流變,關渡宮成為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早期更有「南有北港媽、北有關渡媽」一說,而關渡宮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合稱臺灣三大媽祖廟。 **朱雅芬經理分享內容 2、關渡自然公園創立緣起 1996年在此成立關渡自然公園,2001年12月1日起委由台灣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首創台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社團經營管理的第一例。關渡自然公園,串聯藝術與環境永續。 關渡自然公園的溼地環境是眾多野鳥生存的棲地,也是極佳的沼澤生態觀察區,不僅是北台灣的賞鳥天堂,更是一座具保育、教育、研究等多功能的自然公園。關渡自然公園的使命是為東亞澳遷移性水鳥與原生生物提供良好棲息環境,與全球重要濕地中心共同保護濕地生態,提供優質自然生態景點,並透過專業研究、多元文化與教育活動引領民眾支持和參與濕地永續發展行動 3、園區內重點特色分享: 關渡自然公園與淡水區相鄰沼澤濕地佔地57公頃,主要分為:主要設施區、保育核心區、戶外觀察區、永續經營區等四個區域,其中保育核心區並未開放給遊客進入,但是可以透過中心二樓的望遠鏡或賞鳥小屋來觀察裡頭的狀況。 關渡自然公園有賞鳥的天堂,北台灣最後一塊淨土的美號,北部候鳥集結最多的地點-鬆軟泥濘提供鳥類棲息,政府為保護這一塊濕地,故將公園規劃為保護區、自然教育區、景觀區與休閒區。賞鳥旺季每年10月~3月,為北部候鳥集結最多的地點,本島可見的四百多種,在這裡曾出現二百餘種,足見鳥類資源的豐沛。其他沼澤特有植物相、招潮蟹、彈塗魚。 ⭐️<< 第三單元-趣淘時光>> 👉訪談來賓 :『台灣知名單車旅行作家-李立忠』 1、關渡平原自行車路線介紹 關渡平原自行車路線主要有兩段,一段是沿著關渡自然公園的「關渡自然公園自行車道」,另一段是新開通的「大業路257巷自行車道」。 「關渡自然公園自行車道」從關渡宮出發,經過關渡自然公園,再到貴子坑溪段,最後從貴子坑親山步道口折返,全長約10公里,適合全家大小騎乘。「大業路257巷自行車道」則從捷運北投站出發,沿著大業路257巷,可以連接關渡平原,這段路程短,約2.3公里,且沿途有田園風光。 以下是關渡自然公園自行車道騎行路線建議: 起點:關渡宮(可租借自行車) 經過:關渡自然公園(欣賞濕地、水鳥生態) 轉入:貴子坑溪段 折返:貴子坑親山步道口 特色:平坦路面、視野良好,適合輕鬆騎行,可欣賞淡水河、觀音山和自然公園內的濕地生態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