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內容
<< 第一單元 : 黃金年代 >>
陽明山原名草山,17世紀初之後的西班牙與荷蘭文獻記載硫磺谷此地因盛產硫磺較為富裕,而清治時期,官府憂慮賊寇可能藏匿於林中竊取硫磺,所以定期放火燒山,因此,整個山區就只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1927年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曾舉辦民眾投票,選出「臺灣八景十二勝」,草山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日本人稱草山為「臺灣的箱根」。
緊臨臺北都會區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以大屯火山群為主的火山地型景觀為主要特色。而火山活動造成的錐狀與鐘狀火山體、火口湖、硫氣孔、地熱與溫泉也是此處最引人入勝的原因。
陽明山國家公園布滿各種櫻花與其他花木,每年春季百花齊放,期間所舉行的陽明山花季均能吸引滿山人潮,為全台最知名的賞花節慶之一。而其中的陽明公園又名「後山公園」,前身為日治時代企業家山本義信的私人別莊,名為「羽衣園」。公園內的建築式樣採中國式庭園佈局格調,亭樓台榭均力求典雅,池塘噴泉皆順應自然,向有「城中山林」與「台北市後花園」之美譽。陽明山生態美景歷史人文的多樣性,絕對是旅行或漫步時刻最淡妝濃抹兩相宜的選擇。
⭐️<< 第二單元-樂饗行旅故事館>>
👉訪談來賓 :『陽明山資深文史導覽 - 呂理昌老師』
1、陽明山從日治時期文明海內外,國後更成為台灣政治特區,呂理昌老師曾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服務近30年,從事各種自然生態與台灣文史資料收集研究,歷經解說教育課長、保育研究課長、擎天崗、小油坑及陽明書屋主任及國家公園解說教育課技正。台大森林系研究所畢業,並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時期服務了33年的呂老師,就像是一本陽明山的活字典,總是帶著旅客穿越山林之美的時光隧道。
2、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理位置及文史背景介紹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設置的國家公園,由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管轄,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位於臺北都會區近郊,行政區域 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里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彙區域。陽明山原名草山(臺羅:Tsháu-suann),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這一帶的山區,而非單指某座山峰。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1950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被愛新覺羅·毓鋆譏為因居所位於草山而被指為「落草為寇」,以紀念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原名草山的山區改名為陽明山。1962年,當時的臺灣省公共工程局開始規劃,初步規劃面積為28,400公頃,包括北海岸、觀音山與大屯火山群。1985年9月16日,經過多年規劃並解決土地資源糾紛後,陽明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其範圍以大屯火山彙的中心地帶為主,
3、陽明山文史生態深度旅遊建議路線
陽明書屋為重要的環境教育、人文、生態體驗及觀察的場所。陽明山國家公園世界級的風景,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整座陽明山都有故事,亮點太多。只要多花幾分鐘了解陽明山,就能享有一趟與眾不同的陽明山之旅。
⭐️<< 第三單元-趣淘時光>>
👉訪談來賓 :『 Voyage陽明山 - Henry + Sherry共同創辦人』
1、Voyage陽明山創立緣起與陽明山的另類視野分享
【文化×旅遊×永續,創造品牌新價值】
Voyage 陽明山 是由兩位愛鄉愛土的年輕人創立,我們持續深耕陽明山地方,透過我們過去在旅遊上的經驗,持續創地方連結。
以陽明山戶外體驗基地為示範點,目標將「文化x旅遊」文旅品牌經營理念帶至全台各地,希望透過在地引路人導覽、文化策展、體驗設計,一同為地方賦能。品牌將透過不同異業結合、聯盟、串連,去傳遞一個地方的永續價值。目前與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文化景點,如草行館、最早的草山溫泉會館等,及社區發展協會共同開發,打造不一樣的文化創生廊帶。Voyage 陽明山始終秉持著永續發展的理念。我們不僅關注當地生態的保護,還注重社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希望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合作,能夠讓陽明山以及其他地方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創造一個與地方相結合、又能夠面向國際市場的全新旅遊生態圈。
2、陽明山地方創生及文創視角下的”私房秘境”與”文化散步”
草山思源之旅 藍寶石泉的秘密、發現秘密花園~陽明山湖山「仙」境、一日樹醫生的攀樹實作課、白色牛奶湯 冷熱雙泉溯溪、老屋探險隊 - 陽明山美軍宿舍導覽、走進老蔣生活故事 - 陽明公園10奇、草根陽明 - 從火山到火山口下的阡陌農村、來一趟永續小旅行 - 圓山文史之旅、夜訪草山/與夜森活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