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JavaScript function. If the web page function cannot be used normally, please enable the JavaScript state of the browser.
::::::
玩味時代圖片

玩味時代

主持人安雅
受邀來賓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覺行大自然推廣者-陳冠助(山羊老師)
玩味時代圖片
2025/03/23 (日)

本集主題

綠色旅行系列-古道溪流

本集內容

⭐️<<第一單元 黃金年代 >> 古道是泛指近代以前所開發的通行道路。這些古道擁有著前人生活所留下的遺跡古物及歷史印記,自古以來,居民為生活之需或貿易之便,得必須穿梭於林間,翻越高山峻嶺,以突破地形的障礙及距離的阻隔,即開闢了道路,連絡起各地的交通。 而在古道中最知名的淡蘭古道,又稱淡蘭百年山徑,是清朝時期北部「淡水廳」至東部「噶瑪蘭廳」間往來的路線,也就是貫穿了現今的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的古道。其歷史紀錄了北台灣漢族開始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1812 年噶瑪蘭廳設立,為了方便公文傳送,促進了淡蘭古道的開發、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臺灣出口大量樟腦、茶葉、稻米,淡蘭古道的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淡蘭古道包含北中南路總長近200公里,蘊含豐富的地貌,融合沿途當地生態、文化及產業過往,值得我們用雙腳去體會。 穿越淡蘭古道,來到宜蘭縣員山鄉,這個「水的故鄉」,往知名秘境粗坑溪緣溪而上更有一番體驗與對話,粗坑溪發源於宜蘭縣員山鄉的最高峰阿玉山,大小支流共43條,在1996年之前,是一條終年不斷的溪流,屬於蘭陽溪中游的一條支流。擁有多處的天然湧泉,因此湖泊、埤塘特別多,而宜蘭地區大部分的供水水源主要來自粗坑溪。此處,是一個離宜蘭市區很近的隱藏版的溯溪寶地。 溯溪既可以健身又可賞景,是一項結合徒步、涉水、攀登甚至是游泳的運動。而溯溪其實最早是登山方式的一種,由日本首先發展,再傳播至地形相似的台灣,當傳統登山路線被開發成熟之後,登山行家們進而挑戰難度更高的路線,於是就沿著山中溪流而上。現在一般流行的溯溪大多為休閒溯溪,就算不是登山好手也可以在專家的引導中駕馭自如。 古道的探索與溯溪的體驗,都是在山林溪水間走出一條與歷史及自然對話的蹊徑,不仿成為一個時光旅人在過往今來的自然中勇敢探險吧。 ⭐️<< 第二單元-樂饗行旅故事館>> 👉訪談來賓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 1、:2023新北影響力人物-推動永續步道的夢想實踐家 周聖心執行長說:步道帶領人們走向遠 方,看見這塊土地的故事。18年來,周聖心致力於串聯環島步道路網,推廣無痕山林、修復古道並帶動地方創生,透過步道的連結及維護,可了解先民的在地智慧與文化,反思光害、除草劑、水泥蔓延等造成的生態破壞,同時也鼓勵更多人採取徒步低碳慢速的方式,實際接觸並認識這塊土地的自然生態及文化歷史。 2、淡蘭古道百年山徑於文史重要性的分享介紹 : 淡蘭古道,是人們對於過去「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多指涉由萬華開始,經由松山、暖暖,翻越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十九世紀末以來的交通革新,古道漸為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今日僅剩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等片段為人所知。 事實上,在漢人進入台北盆地與噶瑪蘭地區前,早有平埔族秀朗社、三貂社與「蛤仔難三十六社」居住於此些地區,山川河流自然已存在聚落間溝通的道路。即使在清領時期,淡蘭間的交通路線也隨著開墾與軍事需求,隨時代推移,由沿海至內陸演變出多條路線。日治時期後,不論是軍事用途的「陸軍路」,經濟用途的採礦路,乃至於聯繫著各個聚落間的「保甲路」,皆使得淡蘭古道超越單一時代、路線的範疇,因此,我們以「淡蘭百年山徑群」這個更加廣泛且具包容性的名稱稱之。 在這張綿密的路網中,古道、古橋、石厝與廟宇搭起現代與往昔的橋樑,而自十八世紀末以來生活其上的人們、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宣教士、疾馳其中的軍隊與「土匪」,乃至隨著漢人拓墾而遷徙的原住民,皆在淡蘭百年山徑中留下豐厚的故事與記憶,留待今人追索、探尋。 3、淡蘭古道綠色徒步旅遊經典路線介紹 ◆臺北淡蘭文化徑(臺北淡蘭文化徑為淡蘭百年山徑於臺北端的起點,以古道場所精神、文化路徑理念為主) ◆淡蘭百年山徑北路(北路是發展最早、史料紀載最多之路段) ◆淡蘭百年山徑中路(中路為生活民道,較無官方的歷史記錄,僅從現有史料記載「蘭入山孔道」及「黃總大坪」古徑以及聚落拓墾、農產種植及運銷的過程來探究,建構出淡蘭中路之路徑) ◆淡蘭百年山徑南路(南路為清朝時期重要的經濟茶路) ◆宜蘭平原線(透過熟悉宜蘭的專家學者及地方座談會議提供在地故事及歷史場景,是代表宜蘭縣「風土」的路線) ⭐️<< 第三單元-趣淘時光>> 👉訪談來賓 :『覺行大自然推廣者-陳冠助(山羊老師)』 1、山羊老師從事身體療癒工作已三十年,深覺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很大,也太依賴營養品、按摩、任何養生途徑,包括旅遊,當然這些都是很好方式,但似乎都在商業的機制下運作。大自然療癒其實是最省錢的方式,尤其是在台灣山林、海洋都非常方便可到,大自然療癒已被證實是對身心幫助最好的方法。這些年參與荒野協會的志工與解說員,致力推廣生態環境教育與棲地守護,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與親近大自然,進而得到身體與心靈的平衡、健康。 2、「覺。行。大自然」的推廣動機: 致力於推廣走向大自然、自我療癒、生態環保、美學藝術及在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多年的經驗累積,感受到大自然的能量及給予的療癒是如此的無私與包容,但人類卻無情的破壞濫用走向毀滅。所以希望可以傳播不同於一般性的走馬看花、旅遊觀光行程,提升生態環保意識、美學藝術,在大自然裏自我療癒,好好體驗感受~放鬆、釋放、充電,回歸到簡單樸實的生活,並且心存謙卑、感恩向大自然學習。 3、秘境的定義以及蘭陽地區覺行大自然綠色旅遊路線不藏私分享
:::

提供臺北都會第一手資訊,為城市傳遞心動與感動。


地址 104027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62-2號4樓
電話 (02) 2595-1233
傳真 (02) 2592-2588 及 (02) 2596-2115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另開新視窗]本網站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LIVE